天水圍明渠滿佈死魚 專家:大量非洲鯽死亡 料寒流氣溫急降所致

撰文:吳詠瑩 黎靜珊
出版:更新:

天水圍明渠近沙州里村一段魚群集體死亡,水位低見河床底,成千上萬鰂魚屍體曝露眼前,白鷺繼續在一邊覓食。今早(3日)政府派員用黑色大垃圾袋載走死魚,街坊議論紛紛,擔心明渠受污染影響生態。魚類專家相信死去的魚類,大多是原產於熱帶地區的「羅非魚」,又稱非洲鯽或福壽魚,集體死亡主要因寒流氣溫急降,亦有可能因為春季將至,梅雨翻起沖積或有毒物質所致。環保署指,該處河水含氧量及酸鹼度正常,已抽取河水作詳細化驗;渠務署及食環署則指,至今處置了100袋死魚。

天水圍明渠近沙州里村一段魚群集體死亡,成千上萬鰂魚屍體曝露眼前。(蔡正邦攝)
+2

天水圍街坊議論紛紛,皆因明渠再有大量魚類死亡。讀者高先生不時踏單車經過天水圍明渠,昨日已經開始聞到惡臭,今日(3日)上午見到渠務署人員到場,用黑色大垃圾袋載走死魚。高先生擔心渠道受污染,影響白鷺等季候鳥食物鏈。

家住天恆邨的林先生每日都會到天水圍明渠散步,過去一年未見大量死魚,今日一望大感驚訝:「下?咁樣嘅?依家咁見到就麻煩咯,我都未曾見過咁多死魚。」,相信有成千上萬條魚死亡。

家住天恆邨的林先生每日都會到天水圍明渠散步,過去一年未見大量死魚,今日一望大感驚訝,相信有成千上萬魚死亡。(蔡正邦攝)

魚類學會創會會長莊棣華接受《香港01》訪問指,從圖片判斷大部分死去的魚是「羅非魚」( 又稱非洲鯽或福壽魚 ),相信主因為寒流氣溫急降。「羅非魚」是一種外來食用經濟魚,對各種環境適應性高,現今遍佈世界各地的湖沼溪河至河口,但因原產地屬於熱帶,經常在溫帶水域因當地寒冬天氣而大量死亡。

另外一些造成魚類大量死亡的因素包括山泥傾瀉、化學物質污染,而且秋冬季山上河道乾涸及積聚大量枯葉等有毒物質,春季梅雨將河溪中的有毒物質沖入明渠,但又未由於仍未到夏天大雨季節,雨量不足以將有毒物質沖出大海,有毒物質積聚在明渠會令水質惡化,因此每年都會有大量魚因未有大量雨水而死亡。

渠務署表示,署方負責天水圍主明渠的維修保養,以確保渠道運作正常。昨日(2日)早上,署方於有關明渠進行例行巡查時發現死魚,隨即派員清理死魚,並交由相關部門處理。截至今午(3日),已經清理約100袋死魚,清理工作仍在進行中。食環署指,昨早接獲相關部門通知,隨即安排潔淨服務承辦商到場協助移除及棄置所清理的死魚。截至今(3日)午4時,承辦商已將約100袋死魚運往堆填區處置。有關清理工作仍在進行中,署方會繼續留意情況及提供適當協助。

環境保護署則指,今日收到接獲報告後,隨即派員前往調查。據現場所見,死魚主要分布在天水圍明渠近沙洲里村,渠務署已安排清走死魚。初步測試顯示,河水含氧量及酸鹼度正常,沿河一帶巡查未有發現非法排放,署方已抽取河水作詳細化驗及作進一步調查,如發現有違反環保法例情況,定必採取相應執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