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美大選】三場辯論讓特朗普自毀長城

撰文:張景宜
出版:更新:
辯論完結,可以看到希拉里信心滿滿,算是半隻腳踏進白宮,很大機會一圓總統夢。但總結這一個月在美國的觀察和社交媒體討論對選情的走向和影響,11月8號投票日後,希拉里和團隊將面臨一個比現在更分裂的國家和政治形勢。
張景宜
特朗普未能利用辯論讓希拉里失分,反而連番失言讓雙方民調差距愈拉愈遠。(路透社)

能言不善辯 特朗普敗勢已成

隨着最後一場美國總統辯論完結,特朗普也提早終結了總統競選工程。

猶記得9月底第一場的辯論,全球民眾與美國選民一同期待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對決。三場辯論下來,希拉里愈打愈順,準備充足,在就業、經濟、外交、槍械、恐怖主義等議題頭頭是道,而且一次比一次說得有條理,把理念和論述詳細展示給觀眾。

特朗普能言但不善辯,三場論壇,不但侮辱對手,打斷主持人和希拉里說話,來到最後一場,還不斷重覆說自己「最尊重女性」。他在多個議題上,只是拋出「假大空」的承諾,不斷指控希拉里是大話精等。第一場辯論用上這些技巧還可以嚇倒一下對手,重覆使用則讓人生厭和覺得無恥。在今場辯論,特朗普表示,不擔保承認選舉結果,繼續指摘選舉造假,不少媒體編輯和社交媒體的網民都認為他的言論過火,共和黨人也搖頭嘆息,引證了奧巴馬日前對特朗普的批評:

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名總統候選人,在選舉投票前就抹黑選舉和選舉程序。前所未見而且毫無根據。

除了辯論失威,近期連串針對特朗普侮辱女性的視像和討論,也讓他頻頻失分。為保住共和黨在國會山莊的地盤,眾議院議長賴恩和不少資深黨友相繼離棄他,只餘下前紐約市長朱尼亞利繼續盲撐。顯然而見,三場辯論讓特朗普自毀長城,不但未能在電郵事件、班加西事件等讓希拉里失分,反而連番失言讓雙方民調差距愈拉愈遠。

辯論完結,可以看到希拉里信心滿滿,算是半隻腳踏進白宮,很大機會一圓總統夢。(路透社)

投票日後 新總統面臨更分裂國家

一個月前,筆者和一眾國際媒體朋友在美國觀選,聽取美國學者和民調專家分析,原先大家都認為希拉里未必可以靠總統辯論拉開距離,也不會令游離州分和千禧世代的支持者對她改觀,但沒想到三場辯論下來,是特朗普的表現奇差而流失了不少溫和選民的支持。

辯論完結,可以看到希拉里信心滿滿,算是半隻腳踏進白宮,很大機會一圓總統夢。但總結這一個月在美國的觀察和社交媒體討論對選情的走向和影響,11月8號投票日後,希拉里和團隊將面臨一個比現在更分裂的國家和政治形勢。

首先,全球各地的民眾逐漸對全球化失去耐性,自由貿易和開放市場未能讓大部分人受惠。早前哈佛大學政治學院民調總監德拿沃爾普(John Della Volpe)訪港,在論壇上回顧過去一年多的選舉,他發現特朗普成功吸納了不少低學歷的白人、工人階層和極右勢力的選民支持。這些選民感到國家經展發展緩慢,體制崩壞掠奪了個人利益和貢獻。雖然特朗普並非共和黨最佳的人選,但這些選民依然會投票給他,為的就是買一個改變的希望,而這些選民加起來,就像香港建制派一樣有近四成。

特朗普支持者。(路透社)

第二,希拉里在過去一個月呈現領袖風範,根據《華爾街日報》/全國廣播公司星期三的民調顯示,假如只有兩人對決,希拉里以10個百分點領先。但讓人驚訝的是,受訪者對希拉里的好感依然停留在1月份的四成;對特朗普感到正面的,10個月以來也沒有改變,還是29%。這說明了一個可怕的現象,即使希拉里個人表現,在電視大賣廣告,社交媒體上出盡法寶,竟然沒有多大功效。外國傳媒和美國左翼媒體對特朗普的攻勢,也未能改變他忠實選民的支持。未來4年,希拉里和團隊看來只能期盼經濟上揚,就業措施見效,把民意和GDP掛鈎才行。

第三,兩大陣形如斯醜陋和相對低層次的對決,導致千禧世代的選民對政府、國會和體制的不滿,引發政治冷感和無助感。從華盛頓到丹佛,北京到香港,接觸的年輕民主黨和共和黨支持者都沒有很支持目前這兩個候選人。《華爾街日報》/全國廣播公司的民調顯示,相對全國72%的民眾對選舉感興趣,18至35歲的千禧世代只有54%。奧巴馬幸得第一夫人長伴左右,讓他得以高民望總結8年總統生涯;看來,希拉里走完這最後一里路,真正的考驗和挑戰才開始。

如何爭奪千禧世代支持 值得學習

德拿沃爾普表示,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新聞、政治和公共政策中心的研究認為,不論誰當選,下任美國總統必須要回應幾項千禧世代的訴求:

發展經濟;
減少恐怖主義的蔓延;
團結美國人去應對經濟和財富不均的問題;
啟發美國人反思後911年代各種議題上如何合作;
減少財團在政界影響力。

最後,也是讓不少傳統學者擔心的,就是如何應對「alt-right」(另類右派)的崛起。假如說因為有兩成千禧世代選民投給第三勢力的候選人,對希拉里選情製造險情,alt-right勢力對千禧世代的影響則有如癌症第一期,假如不好好控制,4年後對兩黨的衝擊非同小可。讀者平日除了看CNN、《紐約時報》、各大香港媒體的國際版外,有空花15分鐘,看看alt-right領軍人物Milo Yiannopoulos的Facebook、Instagram和網上平台《Breitbart News》。看看他和團隊對希拉里、左翼、自由主義者和政府的攻擊,筆者可以保證,對比之下,青年新政只是小菜一碟。

(Milo Yiannopoulos Facebook專頁擷圖)

嚴肅的政治和政策討論確是沉悶和乏味,回望三場辯論,也許最終大家記得的,還是特朗普那些刺人的說話、如鬼影般走來走去的畫面,或是兩人像對唱的片段。不過,有空重溫和細看美國政治公關和社交媒體這1年來因着總統選舉的發展和變化,實為香港政局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北京和香港的決策者、政治評論員和分析員應當多做對比和研究,學習如何爭奪千禧世代選民的支持,總比在法律條文中鑽空子剷除異己來得有意義。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