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矛盾】方偉晶教授: 美國「大熔爐」理想值得追求

撰文:陳駿豪
出版:更新:

美國是多民族國家,黑人、白人、拉美裔人、亞裔人、北美原住民等身處同一國度,各自追尋生活目標和意義。不同文化交匯於美洲大陸,其中大都會紐約更成為各人實現「美國夢」的地方,背後象徵每人都可憑自己努力、勇氣和創意,奮鬥出一番事業。1908年,英國作家贊格威爾(Israel Zangwill)在劇作《熔爐》用金屬坩堝比喻各種文化匯聚之地,「大熔爐」(melting pot)漸漸成為美國的代名詞。
《香港01》專訪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教授方偉晶,談談「大熔爐」背後的文化理想和融合期間的挑戰。「大熔爐」內裏的反應可以很複雜。美國立國精神歡迎各種背景的人到當地尋夢,實踐理想,但並非每個人都有均等機會。方偉晶指有研究形容「如果一輛巴士,本身是空的,人人都可上車,當然最理想;假若巴士上已經存在一部分人,等候人數相同,就不是每人都可以上車。」現實美國社會中,巴士上的大部分是白人。

美國常被譽為文化大熔爐,到紐約一趟,地鐵試各種各樣的乘客便可見一斑。(Getty Images)
受訪者中大社會學教授方偉晶。

種族問題源於制度不公

由巴士比喻延伸出的,是美國不同種族的機會均等問題。如果不論種族,每個人的表現相當,但因着教育程度、語言能力,乃至社交網絡有異,令少數民族得不到平等的待遇,就會衍生各種族間的矛盾。就近月美國多宗槍擊事件而言,不少黑人都指控以白人為主的警察濫權。方偉晶稱美國羅省及南部的州份,不少警察都對黑人聚集的地區多加巡查。在1960年代,美國開始流行「近鄰監察」(Neighborhood watch),社區居民組織起來,監控嫌疑人物,當時不少犯罪者是非白人,然而這個針對少數民族的做法,並無因為非白人犯罪者數目減少而消散,反而成為白人和黑人、拉美裔人衝突的原因。

拉美裔人久歷同化  或排拒同種「他者」

外界多批評特朗普言論帶有種族歧視,一味維護白人利益,但仍然吸引不少拉美裔票源,原因何在?方偉晶指,部分拉美裔人習慣在美國的環境生活,長期同化於美國主流文化,漸漸認同自己是美國人,縱使面對來自同一種族的移民,不免用已同化的眼光看其他外來移民,例如批評他們失禮等。方又稱,2008年黑人總統奧巴馬上台,對緩解由來已久的種族問題作用不大,原因是美國經濟未見復蘇,較有本錢承受風險的是白人,少數族裔容易成為經濟衰退的犧牲品,例如供不起樓。

既然「大熔爐」概念問題多多,如今繼續打正旗號,高呼多元文化融合,會否來得不實際?方偉晶認為大熔爐仍有其重要意義:「大熔爐是個最高理想,不斷追求同時,對照現實的不公平情況,社會內眾人都應該反省。」公民不應以貢獻多少來量度「大熔爐」內各人的表現,反而應該講究制度公平、機制清晰,確保各民族在融合過程中,每人都有充分機會表現自己,不受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