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效應】人天性懶惰、熱情會冷卻… 三大要訣提高員工生產力

撰文:開卷有益
出版:更新:

編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個大道理放諸任何一個範疇皆準,有一個「鯰魚效應」的現象,或可幫助各位位處中層及高層的讀者做妥管理,讓我們從下文獲得一些啟發吧。

鯰魚效應:只有競爭才能發展

在一個魚缸裏。放上一條不同類的魚,會讓整個魚缸的魚都充滿活力。因為這個異類會挑起「事端」,讓整個魚缸都充滿不安的氣氛,所以每條魚都必須高度警惕。

古代文豪范仲淹曾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只有不斷地競爭,才能不斷地發展,如果安於現狀,其結果是讓現狀也不存在。

鯰魚效應也就是這個意思,一個異類,能讓在在奄奄一息的沙丁魚生機勃勃;一個不安分的想法,能讓一個人充滿激情……

只有不斷地競爭,才能不斷地發展,魚如是,人也如是。(johnnyafrica@unsplash)

鯰魚效應及演變

「鯰魚效應」是一種具有激勵作用的神奇效應,它能讓一潭死水「復活」,也能讓一個失去鬥志的人充滿希望……這其中的關鍵因素就是競爭。競爭帶來對抗,對抗讓人們充滿力量。

據說,挪威人捕沙丁魚,抵港時如果魚仍然活着,賣價就會高出許多。所以漁民們千方百計想讓魚活着返港。漁民們想了無數的辦法,想讓沙丁魚活着上岸,但都失敗了,挪威人從深海捕撈的沙丁魚,總是還沒到達岸邊就已經口吐白沫,只有一艘船卻總能帶着活沙丁魚回到港內。直到這艘船的船長死後,人們才發現了其中的秘密:原來船長在沙丁魚槽裏放進了鯰魚。由於鯰魚是沙丁魚的天敵,加上鯰魚來到陌生的環境之後,就不斷地四處遊動,處於「自衛」狀態,它會不斷地追逐沙丁魚。而大量沙丁魚發現多了一個「異己分子」,自然也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激發了其內部的活力,從而活了下來。

在日本北海道地區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北海道盛產一種味道珍奇的鰻魚,那裏的漁民都以捕撈鰻魚為生,但是鰻魚和沙丁魚一樣,生命都比較脆弱,只要一離開深海區,很快就會全部死掉。所以很難將活的鰻魚帶上岸。而有一位老漁民天天出海捕撈鰻魚,他的鰻魚總是能活蹦亂跳的帶上岸。由於活鰻魚的價格要比冷凍的鰻魚貴出一倍,所以沒幾年工夫,這個老漁民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富翁。雖然周圍的漁民也做着捕魚的生意,但是卻只能維持簡單的溫飽。後來人們慢慢的發現其中的奧秘,原來這個秘訣和挪威漁民的如出一轍,就是在整倉的鰻魚中放進幾條狗魚。

鰻魚不死的秘訣被揭開了,鰻魚與狗魚也是天敵,幾條勢單力薄的狗魚被放到滿倉鰻魚的地方,便開始驚慌地在鰻魚堆裏四處亂竄,這樣一來,整倉死氣沉沉的鰻魚就被「啟動」了。這就是「鯰魚效應」的由來,「鯰魚效應」的道理非常簡單,無非就是人們通過把競爭者放到自己內部,來激發其餘人的鬥志,這其中,競爭就是最關鍵的因素,正是因為競爭,才產生了活力。

流傳故事中的挪威漁夫發現了「鯰魚效應」,為後世帶來啟示。(fredrikohlander@unsplash)

「鯰魚效應」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啟發,自從這個秘密被揭開之後,人們開始探索和思考這個效應,並將它運用到各個行業之中,有人總結出以下幾點啟示:

(1)人天生是懶惰的

從人性的角度講,人天生是懶惰的,沒有人天生就是一個勤勞的人。進一步分析,人們發現,凡是那些比較勤勞的人,他們都面臨着比較大的競爭,競爭愈大,人就會愈有幹勁。而那些處在安逸環境之中的人,只會堅持人的天性,愈來愈懶惰。 

(2)企業要有人員流動機制

「鯰魚效應」告訴我們人員流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一個企業總是由這幾個人在一起工作,那麼工作的幹勁會被流逝的日子所磨滅,如果企業的人員中,總是有新鮮的「血液」補充,那麼激情也會被煥發 。

只有把人放在激烈的競爭環境裏,人的潛能才可能會被激發出來。(campaign_creators@unsplash)

(3)招聘「初生牛犢」來啟動其他員工

「初生牛犢」是一些缺乏工作經驗的員工,他們對企業的事情知道的很少,但他們願意去嘗試,充滿激情,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困難,因為他們還沒有在這個企業遇到困難,他們就像「鯰魚」一樣在企業裏遊來游去,他們會對原來的部門產生衝擊,製造出一種緊張氣氛,使全體員工更加勤奮地工作。

 「鯰魚效應」是一種具有激勵作用的神奇效應,它能讓一潭死水「復活」,也能讓一個失去鬥志的人充滿希望……這其中的關鍵因素就是競爭。競爭帶來對抗,對抗讓人們充滿力量。

《人生職場不可不知的24個金律》(非凡出版)

以上內容節錄自《人生職場不可不知的24個金律》

作者:蘇豫

出版社:非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