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下打造「世界共舞」 編舞家錢秀蓮寄語港人:事情總是有起伏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有「香港第一代編舞家」之稱的錢秀蓮博士(Miranda Chin),與舞蹈團成員打造全新的「『和』世界共舞」表演,即將於4月27日、28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登場,門票將開放免費索取。屆時,舞者們將帶領現場及海外觀眾共同起舞翩翩。
錢秀蓮日前接受《香港01》專訪,她談到,香港經歷社會紛亂後,又陷入新冠肺炎(COVID-19)疫境,她希望透過這次表演傳達太極「健康、能量、智慧」的理念,讓觀眾在疫情的困難中保持平和心情,找尋自我,並對未來充滿希望。

六七暴動始學舞 舞蹈要「表達想說的話」

有50多年從事舞蹈藝術的經驗的錢秀蓮,曾編導及統籌一百多齣舞蹈作品,並多次為香港舞蹈團及海外擔任客席編導。而她當年踏入舞蹈行業的契機,則是1967年本港發生的「六七暴動」。

錢秀蓮指出,當年港英政府不希望青年人鬧事,於是成立青少年中心,讓青少年把精力放在康樂活動上。當時中學畢業的她,便因此有機會參與到舞蹈社團,接觸了芭蕾舞、西方土風舞等類型的舞蹈。此後,她開始擔任舞蹈社團的主席,策劃和籌備晚會,漸漸積累起編舞的經驗。

為了豐富視野,錢秀蓮1982到北京舞蹈學院深造,學習傳統民族舞蹈,「減少了怕給西方文化吞噬我的恐懼」。翌年,她又滿懷好奇地前往紐約參加舞蹈班,了解了當時最新的現代舞思想。在這段時期,她對舞蹈創作也產生了更深刻的認識——「舞蹈是身體的語言,舞姿要表達一些想說的話,在不同時期要有不同的表達」。

1988年,錢秀蓮編導《映象人生「萬花筒」》舞蹈小品,其中有一幕講述港人面對回歸的不安心態,(受訪者提供)

但她同時也意識到藝術創作要「無中生有」——「如果我都係同西方人一樣嘅造型、舞姿,咁我同佢地有乜嘢分別呢?」這為她後來嘗試將中國太極思想、中西方畫作、書法等元素融入舞蹈中,提供了動機。

探索舞蹈「社會性」 九七前表達對回歸不安

由於渴望在舞蹈中融入周遭發生的事情,錢秀蓮80年代的作品有不少「社會性」的探索。例如1988年,錢秀蓮編導了《映象人生「萬花筒」》舞蹈小品,利用鑊放置在身體各部分,來表達港人各自的生活態度。

舞蹈其中一段,身上寫有「1997」的舞者們,站在鑊上努力尋找平穩,加上遠處飛機的轟隆作響,營造出恐慌和不安全感。她表示,鑊只有一個支點,站在上面是不穩定的,這代表港人對於回歸的不安心態——是移民還是留下?

錢秀蓮編導的《紫荊園》舞作,以紫荊花來表達香港人對安定生活的期許。(受訪者提供)

1989年,錢秀蓮舞蹈團推出了《紫荊園》舞作,這部作品是她自發傳達「紫荊花的不屈及勇於面向阻礙之態度」,「因為當時全港市民面對97回歸人心惶惶」。她表示,該作可說是她「逃避現實,以表面的美來給予香港人希望有安定及自己的家及國家的心態」。

結合敦煌壁畫和維納斯女神 內地學者「忠告」不要再演

遊學過程中的積累,也讓錢秀蓮在作品中不斷融入中西元素及其他藝術形式。1987年的作品《女色——粉紅色之潘金蓮》便是「嘗試為潘金蓮平反」,希望扭轉人們對她「淫婦」的形象,來呈現一個平凡女人面對理想和現實的選擇。1996年的《字戀狂》就以中國書法創作為主題,她稱這是在紐約時,從其他舞者的著作中取得的靈感。

▼ 錢秀蓮在《女色》、《字戀狂》等作品中融入不同元素

同樣是1996年推出的《敦煌》,則融合了敦煌壁畫、雕塑和西方神話中的維納斯女神,惟她在北京一次發表此舞時,卻被學者忠告不要再演,因為作品中透露出「佛性可能被世俗污染」,以及「敦煌會有消失的未來」,這在中國是不允許的。這令當時的錢秀蓮不禁感到:「可能在中國表演要求是報喜不報憂的劇目。我不禁欣賞香港的自由度,創作是無限的可能性的可愛」。

九七後專注太極舞蹈 登上北京奧運舞台

在香港回歸後,錢秀蓮希望生活平靜安逸,加上傾心於「圓」的動律,於是開始學習太極。她表示,自己從學習太極武術的攻防開始,慢慢變作追尋中國的古典文化,領略到中國文化之浩瀚,也讓她更加着重於中國文化在作品中的體現。

錢秀蓮舞蹈團在2008年北京奧運演出以太極扇為主題的《扇韻》。(受訪者提供)

2001年,中國得到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資格,啟發她思考「運動員是用8年集中一個項目,作為編舞家又可以用8年做甚麼?」於是,她選擇以中國文化符號為題材,到武當山等太極文化聖地採風、研究,連續八年創作了8齣「舞極」系列舞蹈,融入了易經、八卦、黃帝內經、道德經等學問,以及貝多芬交響樂等西方元素。

2008年,錢秀蓮舞蹈團赴北京奧運,作為香港唯一的表演團體,在鳥巢旁五千多人觀看的舞台上,演出以太極扇為主題的《扇韻》。她形容,在那刻感受到「奧運的喜悅及中國人的光榮」。

▼ 錢秀蓮近年來潛心於太極舞蹈的研究

+1

「和」共舞將上演 疫境下盼傳達正能量

談到今次演出「『和』世界共舞」,錢秀蓮表示, 她依然十分注重將社會上的訊息帶給觀眾,例如「和」可以理解為中國文化中的「以和為貴」,一方面是想用「和」帶給民眾「健康、正能量」的提示,「我們是宇宙、大自然一部分,天人合一,大自然和我們是合一體」。

另一方面,「和」亦都傳達她對香港社會的期待,期望走出當前不太和諧的局面,「希望社會要和諧,一定要穩定,四周harmony,如果太多衝擊就會妨礙everything,讀書、工作都未必得」。

錢秀蓮相信事情總會有起伏,呼籲港人正面看待疫情和逆境。(歐嘉樂攝)

她介紹道,此次舞蹈中有融入西班牙舞,以熱情的節奏代表對生活積極面的嚮往,「代表我們的內心都是充滿希望,有正能量的」。而流線型「S」舞姿,則代表人生有起有伏,直言希望透過舞蹈,讓經歷社會紛亂和疫情雙重打擊的港人多一些鼓舞:「喺低潮時唔需要唔開心,因為總會好返」。

對於社會上一些悲觀聲音「點解香港𠵱家又咁又咁」、「香港做乜嘢咁亂」,她認為是不必要的,「事情都係有起有伏,亂左又會好返㗎嘛,任何時候都係一個start point,只要你活着,就隨時可以將事情變曬」,直言對於香港的未來充滿希望。

回顧過去的創作歷程,曾經在作品中談及本土事件和意識,如今的作品則聚焦於中國傳統文化及「和」的力量,錢秀蓮說,因為「𠵱家香港亂、全世界鬧交」,她便將內心對「和」的期待轉換成創作題目,這延續了她一直以來對藝術創作「自然產生,不勉強」的秉持。

「和」世界共舞 將於4月27至28日晚上7時45分,假香港文化中心舉行,屆時觀眾可以參加實體觀演(部分門票將於4月13日於香港文化中心詢問處免費派發,每人限取兩張,先到先得,派完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