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術家「盤絲洞」裝置藝術 牽紅線不求姻緣,只探求內心宇宙

撰文:黃正軒
出版:更新:

你進入一個紅色的空間,紅光來源不是紅色燈罩或紅色牆身,而是如蜘蛛絲般密麻、在室內交錯締結蔓延的紅色綿線。
這是日本跨媒體藝術家鹽田千春(Chiharu Shiota)著名的巨網編織裝置,鋪排、糾纏方式猶如某生命體內臟器官的微絲血管,或大腦中樞複雜神經網絡。視覺上宏大震撼,令人產生置身於巨人腔腹體內的錯覺。
紅線在東方文化民間傳說信仰素來代表姻緣的符號。在鹽田千春眼中,紅線卻是連繫個人回憶、思念、夢境、時間、歷史等體驗的情感脈絡所在。

2017年作品《方向》(Dag Fosse / KODE)

出生於大阪,鹽田千春本就讀京都精華大學油畫系;先後於德國柏林及漢堡深造,師從Rebecca Horn及Marina Abramovic,涉足行為藝術,並且於1996年起定居柏林工作。鹽田作品強調藝術家內省情感,使用媒介多元化,包括繪畫、裝置、行為、攝影及錄像,亦不乏舞蹈及歌劇等表演藝術方面的跨領域合作。

2017年作品《方向》(Dag Fosse / KODE)

密集式幾何線條是鹽田千春最著名的裝置藝術,用她的講法是「空中繪畫」,結合了她本科油畫的平面表達方式,及行為藝術強調姿體動作語言的三維表達方式,把筆觸化為雕塑。她以如血般紅、如影般黑或如繭般白的棉質紗線,配合編織手法纏繞標誌着回憶的日常品(鎖匙、木舟、病床等),或在室內製造爆炸感十足之複雜巨網結構,蔓生吞沒牆壁、天花和樑柱,形成鋪天蓋地的宏偉景觀。

鹽田把個人關於過去與未來、生與死、回憶與思念等心生之感慨(當然包括不安和焦慮等情緒)投放入線網纖維空間,觀眾透過置身於「情感盤絲洞」進入其內心世界。雖然人人對作品意義解讀和詮釋不同,但面對上下左右湧現眼前的編織羅網,情緒內心必定有所觸動、感染。

2017年《不確定旅程》。(Chiharu Shiota)
2017年《不確定旅程》。(Chiharu Shiota)

鹽田千春個展現正於世界多個美術館舉行,包括挪威KODE-Art Museum of Bergen、柏林Museum Nikolaikirche、東京Kenji Taki Gallery和位於美國喬治亞州薩凡納的SCAD Museum of Art。

2017年《遺失話語》。(Chiharu Shiota)
2017年《遺失話語》。(Chiharu Shiota)
2017年《02_Flow of Life》。(Chiharu Shiota)
2017年《02_Flow of Life》。(Chiharu Shiota)
2017年《睡著時》。(Chiharu Shiota)
2017年《感謝信》。(Chiharu Shiota)
2017年《我們何處去》。(Chiharu Shiota)
2017年《海洋記憶》。(Chiharu Shiota)
2017年《無限線》。(Chiharu Shiota)
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手中鎖匙》。(Chiharu Shiota)
2016年行為之作《熟睡如死》。(Chiharu Shiota)
2016年《夢後》。(Chiharu Shiota)
2016年《夢後》。(Chiharu Shi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