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建創意】自己街場自己搭 菲律賓人DIY籃球架巧建公共空間

撰文:黃正軒
出版:更新: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任律政司司長鄭若驊的第一把火燒的是自己。鄭司長,不好意思,我們想借你這一把燒得正旺的火,抽那麼一點水,講講創意領域的「僭建」。
在建築領域,僭建是違法的,這一點毋庸置疑,既是大律師又有工程師資格的鄭司長比我們清楚;但抽取「僭建」的概念,它的意思無非就是「在原有物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東西,擴充其功能,或變成另一種事物」,這不正是常見的一種創作手法嗎?
#利申先:我們絕不鼓勵犯法。
圖:Dave Carswell

空地籃球架,椰樹上面搭個架突出來。

在公共基建尚算完善的香港,要跟三五波友打籃球的話,各區都有街場供市民使用。但在菲律賓,就可能要「自己街場自己搭」。澳洲墨爾本紀實攝影師Dave Carswell旅菲兩年,拍低無數當地街頭臨時「僭建」而成的籃球架,為如此靈活的街頭DIY文化留紀錄。該批留影早前集資成功,從中揀選126張輯印成寫真集《暗中舞蹈》(Dancing in the Dark)於本月出版,同時又舉辦攝影展。

暫時性的籃球架,當有車倒泊在路邊就不能再玩吧。

寫真集除了硬照外,亦有籃球架發現場所同地點等紀錄。由首都馬尼拉街頭、市區中心,搵到去偏遠省份、農村鄉鎮的公共空間,可以看成是一個探索庶民智慧的尋寶旅程。

Carswell表示他起先注意到的是籃框的物理結構,以及菲律賓人製作籃球設備呈現的實用主義。菲律賓人運用各種現成的建材,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架設小街場,不禁令人想起 2014年雨傘革命期間,旺角佔領區留守者架設的共享康樂設施。

或許這些照片反映了當地物質匱乏、基建落後的一面,卻沒有很大的負面情感,反有種自由自在。陽光照耀下,菲律賓兒童和青年都在這些臨時街場享受、投入打波樂趣。

看來會升得越來越高的籃球架。
木材加樹木,體現庶民智慧,靈活僭建方式。
兩名無上衣男童站在陰影中投籃,似乎給了Caswell改書名「Dancing in the Dark」的靈感。

Dave Carswell鏡頭捕捉下,可看到菲律賓民眾「無所不盡其極」地在各式各樣的樹幹、建築物外牆甚至破爛金屬支架等等,出人意表的角落上搭建自製的籃框和籃板,雖然簡陋,但實用又富靈巧創意。菲律賓人「點都要打到波」的熱情明顯易見。

因為美國殖民歷史背景的因素,舉國對籃球運動的著迷,延續至今仍如同雨後春筍般茂盛。「不受場地和設備限制,就算一個人打都無所謂,」Carswell接受Co.Design訪問中指,幾乎無處不在的街頭籃球屬於菲律賓人本土文化和身份認同的關鍵所在。

好像上圖,籃板繪有Nike的「一剔」商標以及「Just Do It」口號,左上角還有NBA Logo;但這兩個品牌無可能在街邊贊助這樣細小簡陋、看上彷彿搖搖欲墜的鐵籃球架,明顯是馬尼拉籃球迷自己加上去,都幾幽默。兩個赤裸上身的小孩站在建設物(似乎是燈柱)投射的影子裡投籃。Carswell說,菲律賓波友充分利用黑影環境,總愛在樓宇擋光處打波,在長年酷熱天氣下可以遮陰透涼。如此靈巧、隨性又不羈的作風,好像為書名《Dancing in the Dark》提供了靈感。

又一個Bootleg版Jordan Brand「飛人」Logo。
爛銅爛鐵砌成的籃球架。

Dave Carwell解釋,這些「僭建」籃球架是平民堅拒向土地私有化讓步的做法。利用類似臨時搭建、易桁易拆的簡陋DIY籃球架自製籃球場之類公共空間,「游擊式」於街頭巷尾隨時開場打波,如此社區建設除了體現庶民智慧,也有反抗「地產霸權」之意味。「菲律賓正以『亮起警號』的速度急遽都市化,」他說:「很多富裕家族和寡頭企業聲稱擁有公地業權。門禁社區、大型商場購物中心甚至停車場都是限制進入、監測嚴密的私人地方。」

木材加籬笆,體現庶民智慧,靈活僭建方式。
簡陋之極的死機籃板。

「當地的街場是土地私人化的強硬對立面,仍為菲律賓普羅大眾牢牢緊握於手中,即使它們的存在意義常受威脅,亦正在消逝。」Dave Carswell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