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三月】用藝術教父的叉 吃一口草間彌生的大南瓜

撰文:陳奉京
出版:更新:

藝術三月將至,維港海濱也有一番新景象。由香港藝術中心主辦的「藝遊維港」(Harbour Arts Sculpture Park)已經開幕,市民有機會在維港中環海濱一帶五個地點,近距離欣賞到19個藝術家的21件雕塑作品。參展的除了一個個來頭不小的國際藝術家,如「英國藝術教父」Michael Craig-Martin、日本波點女王草間彌生,也有多個本地藝術家,如時常出現在街頭以藝術表達抗議的黃國才,等等。

當人們開始接觸藝術並參與其中,藝術將改變他們的生活。
Michael Craig-Martin
已70多歲的Michael Craig-Martin(右)從英國來港出席開幕,左為此次展覽聯合策展人Tim Marlow。(龔嘉盛攝)

藝術教父的叉子 觀念藝術你是否欣賞?

Michael Craig-Martin之所以有「英國藝術教父」之稱,是因為他兩度任教國際知名的倫敦大學金匠學院 (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時長達20年。崛起於80年代末並活躍於90年代的「青年英國藝術家」(Young British Artists,YBA),大多都曾就讀於金匠學院,並得到過Michael Craig-Martin的栽培,包括如今已大名鼎鼎的Damien Hirst。對於自己在這些學生藝術發展上扮演的角色,Michael Craig-Martin曾在訪問中稱自己只是提供經驗和意見,幫助學生尋找自己的方式並鼓勵他們去完成。而Damien Hirst曾盛讚他這位老師創作於1973年的作品《An Oak Tree》(一棵橡樹),是最偉大的觀念雕塑。

《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創作者Damien Hirst,是Michael Craig-Martin的學生。(Damien Hirst)

小知識:Young British Artists

1992年3月,YBA藝術家的主要支持者Charles Saatchi,舉辦了一場以「Young British Artists I」為名的展覽——Damien Hirst的代表作《生者對死者無動於衷》(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一條浸泡在福爾馬林的鯊魚,即是在這個展覽中首次亮相。而「Young British Artists」作為專有名詞,則是在1992年5月出版的《藝術論壇》(ArtForum)上,首次由身兼藝術史家和藝術家的Michael Corris提出。同屬於YBA群體的英國藝術家Tracey Emin,這次也有作品《A Moment Without You》展出。

這件作品(An Oak Tree),我覺得是觀念雕塑中最偉大的作品,我到現在仍然無法將它從自己的腦海中抹去。
Damien Hirst
Michael Craig-Martin代表作《An Oak Tree》。(Wiki)
Michael Craig-Martin雕塑作品《Gardenfork (magenta)》。(龔嘉盛攝)

《An Oak Tree》是Michael Craig-Martin的代表作,奠定了他作為英國第一代觀念藝術家的地位。在這個挑戰一般認知觀念的作品裏,其實並沒有樹,他只是把一杯水放在玻璃架上並稱之為樹,還附上文字,虛構藝術家和藝評家的對話。Michael Craig-Martin的創作主要是繪畫和雕塑,作品特色是極簡的形態和突出的色彩,常以日常生活物品作為創作對象,包括這次展出的《Gardenfork (magenta)》。《Gardenfork (magenta)》是一支插在土中的紅色叉子,延續其雕塑一貫特色,看似平面,卻是一個立體作品,加上作品只是勾勒出叉子的框架、線條,放在真實環境中卻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觀念藝術從誕生起就飽富爭議,比如杜尚(Marcel Duchamp)最知名的作品《噴泉》(Fountain),常被人質疑「這也能叫藝術?」;而Michael Craig-Martin同樣面對這些質疑,有人就曾形容他是「最容易被模仿的藝術家」。他去年三月也在半島酒店門口展出過作品《Bright Idea 2016》,並到香港大學演講。

我的重點是關注繪畫中的色彩,對於物品的選擇,我盡量選取生活中最為顯而易見的物件,同時也用最為簡約的顏色去創作,不混和顏料,只使用純色,我選用最普通的顏色:紅色、紫色、黃色、粉紅色,我不會去扭曲或者去改變一個物品,我要呈現的是一個物品的本貌。
Michael Craig-Martin
+8
在你的作品裏,我看到詩意在飛……
鄧永鏘對話Tracey Emin
David or Tangle Beetle as I always called him… is simply one of my alltime favourite people to have ever walked upon this planet. I love this selfie of us… especially David… he looks so debonair and handsome. I can still hear his voice so loud and clear telling me to cheer up… “Oh come on Trace, don’t cry.”
Tracey Emin
Tracey Emin《A Moment Without You》(龔嘉盛攝)

「A Moment Without You」 英國藝術家紀念鄧永鏘

與Damien Hirst同屬於YBA群體的知名英國藝術家Tracey Emin,也有作品在這次展覽展出。這個名為「A Moment Without You」作品,是根據其2013年的作品《Roman Standard》,為紀念去年離世的鄧永鏘爵士(Sir David Tang)而創作。早年感情生活坎坷的Tracey Emin,向來喜歡用這種感性的句子作為作品名,像是在和人對話。她在1995年創作的代表作《Everyone I Have Ever Slept With, 1963–1995》,上面用刺繡繡上了102位曾與她同床共枕的男人的名字。

2016年,鄧永鏘在英國訪問Tracey Emin。(China Exchange)

鄧永鏘與Tracey Emin相識多年。2016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和白立方藝廊(White Cube)聯合舉辦Tracey Emin的個展「我哭只因我愛你」(I Cried Because I Love You),展出前,鄧永鏘就在英國訪問了Tracey Emin,其後為《Hong Kong Tatler》撰寫的文章中提到,如果Tracey Emin重新創作《Everyone I Have Ever Slept With》,他的名字也會出現在上面,因為有一次他倆一同坐朋友的船出海玩,Tracey Emin誤闖鄧永鏘的房間,睡在了鄧永鏘旁邊,不過他們很快發現了這個誤會。Tracey Emin個展是2016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亮點之一,她和鄧永鏘也在一個講座上對話,參與對話的還有此次「藝遊維港」展覽的聯合策展人、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藝術總監Tim Marlow。後來,Tracey Emin在一個訪問中提到不滿意展覽的中文翻譯多加了一個「只」字,告訴她中文翻譯和原英文名有所不同的,正是鄧永鏘。

Tracey Emin沒有出席此次媒體導賞,但她可說是香港的常客,也曾表示喜歡這個城市。2014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期間,半島酒店曾展出其作品《My Heart is with You Always》,被視為是藝術家對香港的情書。

本次展覽將會發佈一個手機App,由白只、林海峰作聲音導航,讓市民可以更好地欣賞這些雕塑。

「藝遊維港Harbour Arts Sculpture Park」
日期:即日至4月11日
地點:中環海濱長廊、愛丁堡廣場、灣仔香港藝術中心、香港演藝學院等多個地方

「藝遊維港」展出地點。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