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城市未來】設計「智」識周2018 邀各國專家分享宜居設計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德國哲學家華特.班雅明曾經在未完成的著作《拱廊街計畫》以「漫遊者﹝Flâneur﹞」遊走於城市之間,觀察隨時代轉變的地貌,反思人與城市的關係。作為漫遊者,我們可以在都市的不同角落觀察、體驗、書寫,在文化的層面探討,了解我們的城市。然而對於一班參與城市建設,思考都市發展的設計者來說,城市的未來又是怎樣的一回事呢?

Gene於2015年引入交通規劃程式「Citymapper」,以用家的角度為他們計算最方便快捷的路線。

交通作為城市的脈絡,點與點之間的連接,除了有完善的交通網絡外,也需要加強效率,提高運輸的便利。「目前透過科技及開放數據,可以演變出新式的交通方式,而交通規劃程式將會全面幫助乘客省時方便地乘搭交通工具,甚至未來交通的發展將會傾向彈性、便捷、節省資源的方向。」蘇頌禮(Gene)是交通規劃程式「Citymapper」的香港區總經理,他於2015年將應用程式引入香港,透過不同交通工具的資訊,以用家的角度為他們計算最方便、快捷的路線。

「當我們思考如何去使用城市時,主要是幫助市民的流動,只有透過流動,我們才能到達城市的每個角落,觀看城市的風景,完成我們想做的事。香港是一個擁有完善交通網絡的都市,城市的密度高,交通時間短促,如果加上科技的應用,為市民提供更多交通資訊,便捷的生活將會大大提高城市的宜居程度。」

「Citymapper」應用程式為市民提供交通資訊,只要輪入目的地,就能計算出不同的路線供市民選擇。

建築設計幫助弱勢

建築設計與我們息息相關,甚至是城市的主要建構者。作為建築師,王建明(Robert Wong)比較關注弱勢社群的需要,他任職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項目發展總監,負責長者院舍、復康中心及青少年中心等建築設計項目。「我相信設計思維可以推動社會,以人性化的建築提升弱勢社群的生活質素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Robert表示,未來若要建設一個宜居的城市,要推動更多人參與城市發展的討論,讓社會容納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達致共融。

Robert希望利用建築設幫助弱勢社群。

而Robert與Gene將參與今年六月十一日至十五日由香港設計中心舉辦的設計「智」識周(KODW),Robert認為是次活動能為建築設計師提供平台,讓大家面向大眾,了解他們的想法,並透過與不同人士的交流拉近大家的距離。

未來城市規劃牽涉社會不同界別人士,大家應該積極參與。

今年活動以「明日城市- 設計宜居生活」為主題,探討城市宜居性,當中的內容包括城市規劃、醫療、智能科技、文化等,大會亦邀請來自四大洲、超過二十位業界講者分析最新優良設計,展示如何利用設計應對社會上各式各樣的挑戰,並分享全球設計趨勢。

*購買設計「智」識周入場門票,01讀者尊享七折優惠。

了解更多:Kodw.org/hk

Promo Code: M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