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電影精選】「1968:電影非常年」 6部經典作品回顧火紅年代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電影反映的不只是現實,更記錄了一個時代。1968年法國一場「五月風暴」席捲全球,那一年高達與杜魯福等聯同其他新浪潮導演發動停辦該年的康城影展,翌年設立「導演雙周」獨立單元,延續反建制、反權威的精神。五十年後的今天,回望過去的火紅時代,在光影之間你又有何反思?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電影節目辦事處主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統籌的「影評人之選2018──1968:電影非常年」,精選六部圍繞革命風潮時期的電影,讓大家回顧那些年的經典。

一個玩笑如何引起軒然大波?男生為心儀女孩寫明信片,幾句玩笑惹來審查批鬥,從下放勞教到一心報復,當人與無法扭轉的歷史抗衡時,究竟可以承受多少個玩笑?改編自米蘭昆德拉的首部長篇小說,於1968年「布拉格之春」時期拍攝,以濃厚的時代色彩,展現權威體制下不容自由的無奈。影評人鄭政恆之選,捷克新浪潮代表作─《玩笑》。

捷克電影《玩笑》改篇自米蘭昆德拉的長篇小說,曾在捷克遭到禁映,直到二十年後天鵝絨革命成功後才解禁。(© State Cinematography Fund)

日本新浪潮導演大島渚的代表作,絕非只有《感官世界》及《青春殘酷物語》,影評人鄭傳鍏推介《新宿小偷日記》,一齣關於書店和劇場的狂想曲。偷書賊與假店員,探索劇場藝術,同時解開性的奧秘,呈現上世紀六十年代政治與國族風潮之外的性愛革命。

大島渚在《新宿小偷日記》中透過新宿的地下藝術,表現世界革命的另一面。( © Oshima Productions)

法國「五月風暴」吹到拉丁美洲,巴西里約熱內盧發生大規模街頭運動,導演加洛巴羅查隨即拍了短片《1968》,及後又完成巴西新電影代表作《死亡使者》,講述槍客為獨裁政府服務,重創強盜首領後卻突然有所感悟,要求分糧贈民之餘,更與人聯手抗爭。電影充分表現加洛巴羅查的狂恣前衛,無論是紀錄片式的鏡頭、跳接的蒙太奇、結合殺手片還是意大利西部片的元素,都營造出大膽創新的電影美學。影評人劉嶔之選,榮獲1969年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死亡使者》,讓你感受拉丁美洲的火紅時代。

《死亡使者》巴西新電影的經典作品。(Acervo Cinemateca Brasileira/SAv/MinC)

影評人張偉雄推介,「後68」電影作品 ─《昨日.明日》,以1976年的角度回看1968年,展望2000年,將過去與未來貫穿。影片講述八個「後68」時期的角色如何在資本社會下,我行我素,尋找真正自由……導演阿倫坦拿稱這是一部「政治科幻大龍鳳悲喜劇」,作品獲1977年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編劇。

《昨日.明日》獲1977年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編劇。 ( ©Jupiter-Films.com )

除以上四部影片外,還有影評人李焯桃之選 ─ 獲1969年康城影展金棕櫚獎的《假如....》及影評人劉偉霖推介,以黑色幽默回顧「五月風暴」的《死不逢時》。

六部影片都背負1968的歷史意義,探討階級、社會、制度、性、生死等議題,展現人類嚮往自由的終極追求。此外,節目亦舉辦「68回望:時代與電影」工作坊,邀請嘉賓講者與大家分享「五月革命」與電影時代的關係,有興趣的朋友記得留意。

英國男演員馬康麥杜維未演出《發條橙》時,在《假如….》的演出已經一鳴驚人。(Images courtesy of Park Circus/Paramount)
《死不逢時》以法國鄉郊的既得利益者角度,回看城市中以青年為首的「五月風暴」。(© Gaumont)

了解更多:https://bit.ly/2LbFF6N

資料:由康文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