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筆記本】Bobby:這是藝術表達的鍛練

撰文:呂嘉麗
出版:更新:

這欄目,是一場記者跟藝術家的閒聊。我們的話題圍繞藝術家和作家最私密而具體的工具——筆記本展開。它們是藝術家自我溝通的記錄,也是很多創作的原點和雛型。於是乎,看他們的筆記本幾乎就如偷窺一樣,但在凝視以外,我們試圖走進藝術家的內心地圖,觀察他們的日常,並以他們的目光看生活。
今次打開了的,是年輕藝術家Bobby的筆記本。記者因一個台灣電影錄像比賽而認識她。那是她首次當演員,平日嘻嘻哈哈像個傻大姐,但演感情戲時又能馬上哭出來。片場上第一天,眾人忙著交際和認識新朋友,她則躲在一角拿着筆記本寫寫畫畫。自始之後,記者便對她筆記本內所裝載的,很感好奇。

(攝:符祥定)

01 = 記者

B = Bobby

B:第一本A4黑封面畫簿。三年前讀書時期,每次上沉悶的課,就會記錄見到的喜歡的東西。這一頁記錄了我參加的一個能量色彩課程,我當時的能量相片是黃色的,很有趣,就畫了。

(攝:符祥定)

01:我很喜歡這些小故事!好像記錄了你當時的心情。想知道第一張相裏,那些像繃帶及畫了點藍色綠色的顏料,是什麼來的?

B:繃帶裡的顏色是alicyclics 。(顏料,又名塑膠彩)

 

01:為什麼會貼繃帶的,你還記得嗎?

B:繃帶的黑簿,就是……將封面變得更有趣。

(攝:符祥定)

B:第二本A7黑色畫簿,兩年前的冬天開始使用。那時參加了一個佛學青年三日營,記錄了三天的素食餐單,很美味,要記住。

 

01:那麼你就是總共有四本「visual diaries」,又或者,你是怎樣稱呼它們的呢?

B:我每一段時期都會有數本visual diaries ,除了功能上不同,它們可滿足我不同的狀態。幾乎所有diaries甚至artwork我都是叫bb。

 

01:你說不同diary有不同功能和滿足不同狀態,我覺得很有趣,人的確有不同的狀態,但有些人不介意都混在同一本簿裡。那你的diaries又是怎樣分類的呢?

B:有可能我有精神潔癖吧,於我而言,所有物件都有自己的限制,只能承受一部分的話語和情感。所以我會基於它們的大小、厚度、紙量、紙質和印象去分類。

(攝:符祥定)

B:第三本綠色森林繪本,2012年使用,斷斷續續用了兩年。當時情緒不穩定,身體不好,所以常買鮮花,佈置睡房,望借點能量。但當花兒凋謝時我又不忍心扔掉,結果就永遠藏在繪本裏。

 

01:其實你第一本visual diary是怎樣開始的?

B:第一本是中二開始的。

 

01:是什麼觸動了你突然去開始用筆記本的?開始了後,對你日後的創作有什麼影響嗎?

B:中二時有視覺日記,那時畫自己喜歡的樂隊L'Arc~en~Ciel和一些網站看到的插圖。回到學校,許多同學都羨慕我的日記很有趣,可是有部分都是抄襲,心裏不是滋味,開始以visual diary的形式,探究原創的定義。

 

01:你有給你的diary別人看嗎?會是抱著怎樣的心情?期待?害羞?

B:黑色A4簿經常在學校使用,所以其他人都會注意到,我什麼都畫上去,有時候都會感到害羞。

(攝:符祥定)

B:最後一本淺藍日記帳,是從台灣買回來的。一直想改進自己的素描技巧,可是沒耐性。這是在Facebook看到一位朋友的近照,胖嘟嘟挺可愛,便馬上畫起來。

01:嘻嘻,好高興看到你的diary,感覺是很私密的。對你來說,這些diaries的意義是什麼?跟創作的關係又是怎樣?在記下,與不記下之間,是怎樣作出抉擇的?

 

B: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容易忘記,另外我想畫畫看,有時候你想的和畫/寫岀來都有一段距離,這也是一個藝術表達的鍛練。有趣的東西、想了解的東西就會記下。

現在我已經很少使用visual diaries,反而花時間在作品記錄和研究筆記,現在想,就visual diaries裡的想法和點子進行長時間和深入的創作。

Bobby的自畫像(攝:符祥定)

Artist Profile

(圖片由Bamboo's Image提供)

Bobby 余淑培

正在浸會大學修讀Visual Arts,21歲時於倫敦完成首次個人展覽《CV by Vagina》,並有意未來在倫敦發展。2016年,她將會赴日本和冰島參與駐留計劃。

個人網站:

http://www.yushukp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