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書評】The Sukimono Book 一場收藏式的膜拜

撰文:朱珮茵
出版:更新:

消費主義年代,一切以市場為標準。當市場壟斷了大部分消費者的「人格」,我們以為消費到極致便能得到所謂的時尚話語權,說三道四道聽塗說,卻只是跟着市場的選擇隨同隨行,一同鞏固後現代社會價值顛倒與虛無的特徵。然而消費可以是信仰,就像《The Sukimono Book》,態度明晰,每次只說一個主題,以膜拜為基調,宣揚消費的美好,展示了一場來自日本物慾主義的擇善固執。
攝影:曾梓洋

假若不按翻譯的邏輯,「就是我喜歡的」會是我對《The Sukimono Book》下的最直白的詮釋。

作者是生於日本京都的造型師原田學(Manabu Harada),藉這一本小書,以每書單一主題的方式,展示自己對古物收藏的世界觀。「無論用什麼方法,想辦法得到一本吧」幾乎是多數人對它的第一句評語,也從中看得出日式物慾主義的體現,更類近一種精神獨特的觀賞層次。《The Sukimono Book》數年前已出版第一冊書,至今仍然繼續,縱然市場上以收藏為題的出版從來不缺,無數個類近的「生活風格」被營造,卻少有像原田學予人的感覺:喜歡不關係於任何狀態,就只是純粹的喜歡。其實,它並非一開始就主攻大眾讀者市場,初時甚至有人形容它是一本怪書,後來備受愈多的追捧,便由最初只在古物店中發售,逐漸流傳到主流書店中的「時尚雜誌」類別上架。

浩瀚收藏 虛無之美

當對一件事物有足夠的尊重和信仰,它就會成為一件事,甚至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是以看到《The Sukimono Book》的書封面不禁讓人微笑,它沒有為了彰顯「風格」而加添的設計和用色,每冊書的美術基本上不變:封面上方一個小標記,下面是該期的主題字,正中央一幅調至黑白的圖片和背後一抹白調;加上稍稍大於一隻手掌的尺寸,和纖薄得極易收藏的重量,叫人立時聯想到英國出版社Penguin Books的書體模樣,從文學切換至物品收藏,同樣告訴你它是其中的經典。

Vol.1以原田學最浩瀚的背包(Backpack)收藏展開,他對各種流派的背包的熟悉之深與廣,年代和品牌只是其中一種分類方式,每件藏品只用上不多於一百字來述說,評論的觀點非常出色,如此珍罕又規限的呈現,絕對是在引起讀者閱讀的無限貪婪,希望能夠知道得更多。

亦一如《The Sukimono Book》出版社Mo-Green總監所言,以背包為首冊書主題出版後,它成為了往後的啟示─毋須按章出牌;第二冊書直接以「Junk」(破物)為題,基本上你可以視之為一堆無用的廢物,因為原田學正正是用以垃圾為樂趣的角度去看待這些收藏,更是切合現今流行虛無主觀但靈動的美學概念;後續還有以手套(Glove)、角色(Character)、運動衣(Sweatshirt)、帽子(Headwear)等來作的主題,源源訴說着他跟古物之間的遇見和觀察。

《Junk》內部分藏品皆為軍事物品,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三角巾,巾上印有各種負傷時布巾的使用方法,實用又富趣味。還有炮兵用的炮彈背籃,可盛載四支直徑116毫米的炮彈。
《Junk》收錄的可說是一堆無用之物,也可以是一組組時代見證,從二戰時期的飛行員配件,到舊建築中遺留的掛鈎,以及功能十足的椅子傘,讓人看到流逝於時間的美學。
《Backpack》收錄不少稀有的背包種類,包括1971年創立、1980年倒閉的Rivendell Mountain Works,在那不足十年間的背包出品極其珍貴,其中更包括有「Rivendell Mountain Works」與「The Great Pacific Iron Works」雙標籤的款式。

收藏是對抗消費的方式

版幾冊後原田學也曾跟另一位日本著名造型師馬場圭介(Keisuke Baba)推出過《The Sukimono Book》別冊,主題定名為「Made In U.K.」(英國製造),由這位曾旅居大英帝國的古物愛好者整合出的一本英式躁狂之書;以及原田學親身手繪的古著店地圖《Sukimono Map》,活脫就是他搜尋自日本全國的古物店全記錄,同樣被喻為古物迷必須擁有的一冊。

在個人主義的世代,事實卻是很多時我們連消費及鑑賞也隨波逐流,很少人能夠揚手矢志就相信自己喜歡的事;即便並非每件原田學的藏品都叫人產生要收為己有的共鳴,尤其在各式各樣的消費意識也膨脹的此刻,不曾擁有可能是獨善其身的對策,以欣賞的方式力抵抗這個消費時代的橫行囂張。

《Headwear》內的原田學收藏,當然不止是時尚帽飾,更包括如礦工和鐵路工人的工服帽子,以及海員、獵人、美國空軍等天南地北的範疇。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