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會感到憤怒並不是壞事 四大因素觸發人的怒火

撰文:開卷有益
出版:更新:

編按:很多人都會覺得憤怒就是代表脾氣不好,但其實有四種情況下感到憤怒是自然不過的事,所以大家應接納自己的憤怒,不應把情緒以好壞區分。

有時我們以為憤怒不是好東西,不自覺地否認自己憤怒的情緒,與我們對情緒的評價有關。很多時,因簡化的緣故,我們將情緒分作正面和負面,並且給予它們正負的評價。其實,正面和負面,只是用以區分情緒,而不是將之定好壞。

有時我們會不自覺地否認自己憤怒的情緒。(《玩轉腦朋友》劇照)

喜怒哀樂都是人類共有的情緒,雖然有些地方的人受其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影響,性格較樂天知命,有較多正面的情緒;有些地方的人,例如居住在擠迫而競爭熾烈的都市人,他們常面對眾多壓力,容易有較多負面情緒。但總括來說,只要是人,便會有不同的情緒。

一般來說,正面的情緒包括:快樂、興奮、被愛、自由、釋放等等。負面的情緒,則包括憤怒、嫉妒、怨恨、憂傷、羞愧、內疚等等。其實,情緒是中性的,如果一定要將情緒分類,可分為產生動力的情緒(energizing feelings)和消耗心力的情緒(energy-draining feelings)。前者即一般人稱為「正面」情緒,即一切使人好受的情緒,後者則是一般人所謂的「負面」情緒那些使人難受的情緒。但不論是產生動力的情緒或消耗心力的情緒,二者仍發揮著情緒的功能,向我們發出信號,推動我們對外在的處境或內心的需要作出回應。例如,當我們感到害怕時,這種消耗心力的負面情緒催促我們逃離或遠離危險的境況,來保護自己。

喜怒哀樂都是人類共有的情緒。(《玩轉腦朋友》劇照)

憤怒何處來?

當我們對情緒有初步認識後,讓我們回來再仔細探討憤怒。憤怒既是眾多情緒的一種,憤怒的情緒正反映我們內心的關注及對身處境況的反應。究竟憤怒在何時出現?它在怎樣的情況下會被引發呢?

在日常生活中引發自己或別人的憤怒情緒,大多離不開下列的情況或事件。

憤怒的情緒正反映我們內心的關注及對身處境況的反應。(《玩轉腦朋友》劇照)

我們感到憤怒,當……

1.當某人貶低或踐踏個人的尊嚴,不論對方以說話還是行動對我們作人身攻擊,我們都會感到憤怒。

「你瞎眼的嗎?看不見我正要進來嗎?幹嘛你仍呆站在這裡?你這個「三寸釘」,還不替我打開大門?」一名扛著貨物的彪形大漢站在大廈入口向著管理員叫囂,還不斷踢打門閘。大廈管理員感到極為憤怒,雖然他確實身材矮少,但他無法忍受這男子粗暴的行為和無禮的說話,他感到個人尊嚴受到侵犯,堅決拒絕讓該男子闖進大廈。

大廈管理員感到個人尊嚴受到侵犯。(Gettty Images/視覺中國)

2.當某人或某些事情阻礙我們達成心中的目標,特別是那些我們視為非常重要、極之希望達成的事情,我們便會甚為憤怒。但一些我們認為次要、甚至無關痛癢的事情受阻,我們不會那麼憤怒。

美兒禁不住在電梯內喊出來:「還要停多少層?」她怒視同在電梯裡負責派發文件的同事,因他差不多要到公司每一樓層分發文件。平日若遇上這情況,美兒不會如此不滿,但剛巧今早美兒的上司約見她作本年度工作評核,她的上司最不喜歡下屬遲到;而這一年來,美兒從沒有遲到或早退的情況。眼見見面的時間快到了,美兒仍身處於電梯裡,她焦躁如焚,她原先期望能從上司手上取得良好的評核,想不到今早竟會遇著如此惱人的情況。 

美兒仍身處於電梯裡焦躁如焚。(資料圖片)

3.當我們感到自己無法扭轉錯誤的事件或修正一些歪曲或不幸的情況時,便會十分憤怒。


新來的傭人正在打掃書房,她一時不慎撞向書架,令到書架上的物件搖搖欲墜,文禮正想飛身上前撲救,期望能鞏固書架,免得已離世的父親遺留下來的物件受到損毀。但他已來不及制止不幸事情的發生,白白看著祖傳的花瓶和典籍摔碎在地上,他氣得猛力地拍打地面。

新來的傭人不小心撞到書架。(資料圖片)

4.當某人或某些事情違反或侵犯我們一些基本的信念、價值觀或個人的原則時,例如公平公正、誠信、責任感等等,我們便會感到憤怒。我們愈看重的信念及價值觀,若被侵犯,我們便愈憤怒。


香港政府過往只對十八歲以下的智障人仕提供特殊教育,超過十八歲的學童便需離校,這規定引起一群智障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們的家長的憤慨,他們十分不滿政府褫奪子女接受教育的機會。去年他們組織起來,成立了聯盟,尋求各種申訴渠道,以不同的方法和平地表達訴求,甚至將他們的關注擠進立法會議程,甚至透過司法途徑,誓要為子女爭取公平及合理的學習權利。當中他們經歷不少波折和失敗,但最終成就了那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怒出真相》封面。(突破出版社)

以上內容摘自《怒出真相》

作者:黃玉薇

出版社:突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