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華語紀錄片節】懸置在校園內外的鏡頭 看中港台教育

撰文:洪昊賢
出版:更新:

華語紀錄片節創辦者張虹說過,拍攝紀錄片可以了解不曾了解的事情,對她而言是一種教育。但對於華人社會而言,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華語紀錄片節的放映日期剛好在開學月,我們從中選出幾部以教育為主題的紀錄片,看看中港台三地教育制度的同與不同。

熱血香港家長:《家長應援團》
導演:葛思恆、黃郁芳

里約奧運閉幕,港人的運動狂熱霎時冷卻下來。本地運動風氣一直不盛,中小學生學業壓力大,連做運動的時間也沒有,那到底是什麼促使一群香港家長帶着子女投入運動?而且是冷門的棒球運動。本來只是打算讓孩子參與課外活動的家長,後來參與球隊的管理,自己也成為熱血粉絲。孩子雖有機會成為職業球員,但在這條偏離主流教育制度的路上,會遇到什麼挑戰?而棒球的規則又隱喻了怎樣的家庭關係與教育方針?《點五步》講棒球少年,而這部紀錄片的香港導演葛思恆與台灣導演黃郁芳,則把鏡頭對準棒球少年的父母。

電影放映資料:

10/9  2:00pm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16/9  7:30pm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殘酷中式應試教育:《毛坦廠的日與夜》
導演:賈丁

「集中營」、「工廠」、「地獄」都可以拿來形容中國安徽的「六安市毛坦廠中學」。這個號稱「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的學校,學習宛如操練,不但晝夜無間,還有許多奇怪規矩:家長辭職搬來陪讀,老師竟然用閉路電視來監控自修情況。若放在十年前,一定會有人懷疑:這真的是一套紀錄片嗎?考場如戰場,求學就是求分數,不單是當前中國的社會縮影,也是華人社會的傳統教育觀念。

電影放映資料:

10/9  4:30pm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18/9  4:30pm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台灣教育的邊緣人:《陪你到太陽醒來》 
導演:呂登貴

校園欺凌是教育體制內一直無法撲滅的火苗。影片主角之一的至翔自小因校園欺凌而拒絕上學,在社工的協助下,仍然無法建立健康的人際互動。台灣導演呂登貴透過拍攝幾個「高風險家庭」的孩子,探討家暴、輟學、欺凌和性侵犯對他們所造成的傷害,以及福利機構怎樣幫助他們度過人生裏的「黑夜」。這些遊離在學校和社會的邊緣社群,到底有否被置於主流的目光之中?

電影放映資料:

17/9  2:00pm The Grand Cinema

27/9  7:30pm The Grand Cin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