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2021名家講座|許子東|在後疫情時代對話經典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肆虐,時局暗流洶湧,金融指數弔詭地與失業率同步高企,那些口罩後模糊的臉也同樣迷惘……

文:呂慧瑩

2020年至今,全球被捲入了魔幻的後疫情時代。有人說,「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或許,我們當下可稍微放慢在這「百年未有之變局」中失效的現代速度,接受文學的療癒、讓經典的光照進現實——而許子東的音頻節目《二十世紀中國小說》打開了一扇窗。

講題|重讀阿Q:奴才還是奴隸?——魯迅誕辰140周年
日期|7月15日(星期四)
時間|15:00-16:30
嘉賓講者|許子東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1
主持人|施志咏

方框眼鏡後的眼睛彎彎的、帶著笑意,說話輕聲細語,素來儒雅的許子東在談論到在意的學術問題時偶爾卻也會稍稍提高音量,流露出一位現代文學研究學者的堅持,正如他頭上那一綹總「不安分」地歪向一旁的頭髮,中國文人得體的「外圓」無礙於他「內方」的精神內核。經歷文革、做過「紅小兵」,自家被抄後成為下鄉青年,後相繼進入華東師範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香港大學學習,師從錢谷融、李歐梵等傳承五四遺風的名師,從生活閱歷接軌到學術研究,許子東與百年中國的風雨軌迹有了多維的相交。

這些年來,許子東的名字常被公眾與談話節目《鏘鏘三人行》聯繫在一起,他是其中一位較早出現在電視媒體參與公共討論的學者。在鏡頭前百無禁忌地談笑風生,這在20多年前和內地公眾對於「學者」姿態的想像是有很大落差的,然而也正是這輕鬆場景為觀眾進行了思想解綁,對話者在你一言我一語中針砭時弊,促成了視角的拓展與多元的流動。許子東曾說,「這個時代的學者如果離開電視,或者說離開媒體,說得輕一點是『潔身自好』,說重一點是不負責任」,他認為「通過媒體對社會發言,是知識分子重要的責任」。於是,我們近期在疫情之下也能幸運地在直播上看到屏幕那頭不太熟悉平台操作的他,瞇著眼睛認真閱讀屏幕上的彈幕、嚴謹耐心地拓寬討論與回答、執著而滿懷激情地講到「拖堂」,旁徵博引又幽默風趣讓網友紛紛叫好。不難看出,他對於教學工作者及知識分子身分的自我要求。

有學者感歎現在的年輕人不看中國現代小說了,許子東說「那麼多優秀作家寫了多少優秀的故事,卻被我們一干教書的人教沒了。要是讓學生覺得魯迅的作品很悶,那是有罪的,既對不起文學也對不起學生……是現當代文學研究者沒有盡到責任」。或許這就成了一個契機,他希望寫出毋須接受過專業文學訓練也能看懂的現代中國文學簡史,為引人入勝的現代文學世界造一扇門,讓大家去看一下魯迅、張愛玲等文學界的「大好山河」*。

許子東曾不止一次提到當年在艱苦時期閱讀傑克.倫敦作品對其人生的深遠影響;回到今天,面對如何在時代喧嘩中自處的問題,許子東建議年輕人把握當下真空期多閱讀,在經典中尋找答案。太陽底下無新事,眼前可能不過是變了樣在重演的歷史。而20世紀中國小說是「人」的文學,從晚清的「人倫」、五四的「人生」到延安後的「人民」等,閱讀經典讓我們更靠近人性。2021年,適逢魯迅誕辰140周年,許子東將節目講稿整理為《重讀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出版,如能在他充滿人文關懷的字裏行間得與民國大家神交、對話失落的時代精神,亦不失為一樁幸事。

作家檔案|許子東,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紫江講座教授,著有《郁達夫新論》《吶喊與流言》《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張愛玲的文學史意義》《許子東講稿》(三卷)《許子東現代文學課》等。曾作為《鏘鏘三人行》等談話節目的常駐嘉賓主持。

*許子東曾說,「魯迅是一座山,後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這座最高的山的影子遮蓋了,但張愛玲是一條河」

(轉載自2021年香港書展特刊。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閱讀世界:世界閱讀日專輯

【虛擬書室:上網打書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