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展回顧四十年香港舞台史 3000張劇場照片資料庫線上免費開放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100張見證香港40年舞台藝術光影的照片,將於明天起於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展出。本港幾位資深舞台攝影師:謝明莊、關本良、張志偉、曾文通、阮漢威亦將會選出一張相片放入十年時間囊,給十年後的香港人。

「十年後要向香港觀眾講香港,你會選哪一張照片?」

「一攝無邊:香港劇場影像紀錄數碼資料庫暨教育計劃」項目總策劃陳國慧表示,這項紀錄香港舞台半世紀發展的項目以100張照片回望過去不同年代劇場變化,立足當下,希望把這份文化遺產留給未來,突破時間認識香港舞台發展軌迹。

文:賴家俊
圖:賴家俊、受訪者提供

「一攝無邊:香港劇場影像紀錄數碼資料庫暨教育計劃」項目總策劃陳國慧。(賴家俊 攝)

舞台表演本以流動形式呈現,但計劃卻選擇了凝聚瞬間的攝影照片來重看香港舞台發展。IATC(HK)總經理兼項目總監陳國慧(Bernice)表示,舞台表演是當下一刻演出,這與照片捕捉瞬間有異曲同工之妙,而相片本身在抓拍那刻亦已產生另一個故事和想像,是另一種可以打破語言隔閡而在舞台以外的敘事方式。

計劃簡介:
「一攝無邊:香港劇場影像紀錄數碼資料庫暨教育計劃」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IATC(HK))主辦和策劃,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一眾計劃攝影師及項目策劃早前會面,密鑼緊鼓為計劃的第一階段作好各項準備。本計劃整理和保存本地 6 位重要舞台攝影藝術家:謝明莊、關本良、陳德昌、張志偉、曾文通、阮漢威的演藝影像紀錄,創建香港首個結合紀錄舞台影像、梳理劇場歷史和口述舞台攝影史的中英雙語數碼資料庫。

「這次展覽既有劇照,但亦有很多不符合劇團市場推廣角度,是一眾攝影師心愛的遺珠相片,它們都有不同故事,紀錄了別具意義的時刻。」

Bernice表示計劃由七十年代開始展開紀錄,除了是參與計劃的攝影師最早由那時開始拍攝外,七十年代也是香港劇團開始由業餘邁向專業階段的重要轉折(香港話劇團成立於1977年、中英劇團成立於1979年)。劇團表演開始擺脫早年與影視作品關係,有更多不同角度創作和表演進路,出現百花齊放發展。然而舞台分工雖然愈趨仔細,但拍照存檔畢竟屬稀缺資源,劇團本身亦未必有好強紀錄意識,因此展出早年舞台照片多為劇照,目的是為了給傳媒或幫助宣傳,市場推廣功能性較強。

這次參與計劃的攝影師,多年來遊走於幕前幕後,能拍攝到很多劇照以外,觀眾視角看不到的視角和時刻。Bernice舉例舞台燈光可能是一秒間的效果,但照片卻抓住了這一秒時間,看到觀眾即場感受不到的燈光與舞台關係,照片紀錄讓舞台演出多了層次和想像,可以給沒有在現場看戲的訪客與舞台產生關係,讓他們從照片中感受到舞台的能量。「這些作品與舞台有關但又不是表演空間,既有收錄排練氛圍,亦有台前台後紀錄。照片跨越不同年代舞台創作、有已經不在世或無法再出現的演出組合,希望大家感受到演員和製作人想在舞台這空間說怎麼。」

左起:「一攝無邊:香港劇場影像紀錄數碼資料庫暨教育計劃」攝影師謝明莊、學員鄭梓榮。(賴家俊 攝)

自七十年代已參與舞台拍攝的攝影師謝明莊表示,香港劇團的規模較難撥資源聘請全職攝影師隨團拍攝,很多時都是依賴團中有興趣攝影的成員自資器材拍攝。以他為例,中學時代已是學校攝影隊成員,後來加入中英劇團,團員和攝影愛好者兩種身份讓他有機會拍攝劇團幕前幕後採緋演出,甚或各種花絮。「拍攝花絮也是重要的紀錄,演員要排戲便是想把最好的放上舞台,那排戲便是重要的創作過程。」

( 97年前有一批探討身份認同,給評論人稱為「97劇」的舞台劇,其中包括1996年中英劇團《香港考古故事之飛飛飛》,探討何謂香港人。謝明莊選了這劇的照片(左圖,原圖見右)放入時間囊,他憶述這張宣傳照當年去了現今已絕跡的石礦場拍攝,而石礦業正是香港早年獨特的產業,這張照片也是他首次在照片上用上加工技法。)

參加項目的眾位攝影師都曾出版舞台攝影集。(賴家俊 攝)

師徒制工作坊傳承經驗

這次計劃同時舉辦了工作坊,以師徒制形式讓每兩名學員跟隨一名資深攝影師走入實踐場域,傳承經驗。本身也是中英劇團電機師的鄭梓榮,在事前未知情況下獲派跟隨謝明莊學習,兩代中英劇團成員相遇,同樣都因興趣以工作人員身份參與劇團拍攝,大家對劇團中成員不同輩份稱呼和時代差異的認知,讓二人產生不少趣事話題,也因而少了隔閡。

「一張相得四條邊,自己決定主體放幾大!」鄭梓榮憶述老師謝明莊這句話,讓他體現到舞台攝影也是創作一種,是攝影師以自己角度捕捉所見。例如他以一張在舞台劇《西奧》所拍攝的照片為例,照片中燈光劃分了西奧和梵高(見下圖),這是因為他對舞台燈光極度敏感才拍下這張滿有故事,呼應劇情的作品。

攝影:鄭梓榮 香港話劇團《西奧》 (受訪單位提供)

疫情下,表演場地一度封館,有更多討論關於如何以錄像形式呈現舞台表演,同樣是作紀錄,資源可能要撥備往需求人手更多的錄像拍攝項目上。

Bernice表示有觀點表示隨着手機普及,很多團員可以隨手用手機拍攝舞台紀錄,舞台未必要再撥資源請隨團攝影師,攝影師的角色在被邊緣化或更不重視,但她對舞台攝影存續仍感樂觀,一來單憑從影片中截圖充當照片,遠遠沒有攝影師拍攝的效果好;而且隨著演出數目增多,始終會增加攝影師與劇團合作的機會,雖然全職舞台攝影會更困難,但仍然有機遇。而梓榮在疫情間,也曾參與過拍攝一齣因為疫情而中止演出的舞台劇,他也認同影片始終未能百分百再現現場演出,舞台仍然需求不同形式紀錄方式。

攝影:陳德昌 城市當代舞蹈團《躍定35-陳德昌舞蹈攝影展》, 2014 (參與是次計劃的已故攝影師陳德昌,早年以隨團攝影師身份參與舞蹈團演出拍攝,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舞台攝影很仰賴劇團本身是否視攝影為紀錄,有多重視紀錄?
謝明莊

展覽和工作坊外,這次項目還收錄了超過3000張舞台影像,超過30條口述歷史訪問紀錄,為這橫跨40年香港舞台的歷史,創建香港首個結合紀錄舞台影像、梳理劇場歷史和口述舞台攝影史的中英雙語數碼資料庫,供公眾免費線上查閱。

【展覽地圖】

【展覽資訊】
名稱:一攝無邊:香港劇場影像展
日期:2021.09.11 - 10.10
開放時間:11am - 8pm
場地: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0及L1藝廊|香港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
參展攝影師:阮漢威、陳德昌、張志偉、曾文通、謝明莊、關本良
策展人:陳國慧
展覽顧問:區德誠
(展覽期間設有導賞團,網頁登記參與)
一攝無邊:香港劇場影像紀錄數碼資料庫暨教育計劃*
主辦和策劃: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計劃網頁:asnap-beyondborders.hk
查詢:asnapbeyondborders@gmail.com
*此計劃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資助,節目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