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為什麼鋼琴家鞋底會有一片絨布|羅乃新問鄭國權凌崎偵答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香港演藝學院及香港電台聯合呈獻《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請來32位本地鋼琴才俊演繹全部32首鋼琴奏鳴曲,製作成電台及電視節目,與大眾分享「樂聖」的非凡魅力。香港電台第四台主持羅乃新日前邀請了兩位製作組成員於港台節目《自投羅網》分享製作過程的點滴。
主持:羅乃新 | 嘉賓:鄭國權(香港演藝學院駐院調音師)、凌崎偵(香港電台第四台主持人) | 整理:李夢

為配合節目順利製作,團隊之間均互相照應。圖為香港演藝學院駐院調音師鄭國權為一位鋼琴家在鞋底黏上絨布,避免鞋底與鋼琴踏板摩擦時產生雜音。(照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羅乃新:今次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的錄製,有鄭國權先生及凌崎偵小姐的全程參與。不如我們先講講整個製作有多少人參與?

凌崎偵:整個製作差不多有四、五十人參與,牽涉到好幾個團隊,包括香港演藝學院的同事、香港電台電視部的導演和監製,拍攝、錄音團隊以及我們第四台負責錄音的同事等。

【相關閱讀: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時代意義|邵頌雄

羅乃新:整個製作總共用了多長時間?

鄭國權凌崎偵:錄音時長大約十一、二日左右,加上拍攝宣傳片等前後時間,足足有十四日。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好長,大概都有十二、三個小時。

羅乃新:我聽説你們每個人都有不同工作要做,除了調音和監製等工作之外,還要應對鋼琴家們的服裝和化妝等問題。具體是怎樣呢?

【相關閱讀:貝多芬|人生不同階段總會彈過或聽過他的登登登櫈

鄭國權:這次錄音過程與我之前參與過的錄音有些不同,我會一直坐在旁邊聆聽鋼琴家們的演奏,如果有些突發問題(好幸運沒曾遇到),可以及時處理。比如,有一位鋼琴家每次踩踏板的時候,鞋底與鋼琴踏板摩擦會產生雜音。我就幫她在鞋底黏上一塊絨布,這樣就不會再有雜音。每天開始錄音之前,我都要調試鋼琴,令到音色平均,每天都要至少調三次。

凌崎偵:錄音的時候,我會坐在後台聆聽,比較能夠聚精會神在音樂和音色上面,從聲音的角度來思考,我們下一步究竟要怎樣做。我們這次的團隊裏,女同事比較少一些,有時候演奏家的長裙和髮型需要調整的時候,我也會按照導演的要求去到前台幫手(笑)。在此次製作的過程中,團隊裏的每位同事都要分工合作,守望相助。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由香港電台第四台與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聯合製作,薈萃32位鋼琴才俊,演出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相關電台節目將於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一連32日,下午1時15分,在香港電台第四台播出。

羅乃新:今次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對於鋼琴家來説其實壓力不小。在演繹方面有什麽驚喜?

鄭國權:有些鋼琴家就是希望工工整整將這首作品演奏出來,而另一些鋼琴家追求的不只是錄音或者錄影這麽簡單,他們想要有一個現場表演的效果,或許並不是每一粒音都彈得十分工整。那麽,怎樣平衡這32首曲目呢?另外,有些鋼琴家爲了追求自己想要的效果,可能同一首作品會錄製五、六次之多。在這種情況下,這部鋼琴在錄製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穩定的情況,比如走音等,可能也需要我們現場隨時做好調校的準備。

羅乃新:對於監製來説,是否要熟悉每一首貝多芬奏鳴曲?

凌崎偵:這是很有趣的部分,我很感恩有這樣的機會。我本人也演奏鋼琴,彈過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而且貝多芬是我自己好喜歡的一位作曲家。不論從我此前聆聽抑或演奏的經歷來看,都沒有可能將全部32首作品了解得這麽深。在現場錄製以及後期加工的過程中,我們都要做好多事前及事後的工作,花很多功夫。所以這次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全文完。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整理者簡介|李夢,雙子座,大眾傳播和藝術史雙碩士。專欄作者、譯者、藝評人,文章散見於香港、北京和多倫多等地報刊及網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