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有異的「雙同」 以細微差異探索不同可能 | 展覽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在1999年的Matrix有著名的一幕 —— 尼歐跟莫菲斯一行人去見祭師,在樓梯間發現一隻黑貓以極其相似的方式反覆經過後,他低聲說了一句“Déjà vu” (似曾相識),黑貓短暫的差錯讓他們驚覺Matrix已被重置。大館當代美術館全新群展「雙同」正是探討這個似曾相識、雙生和雙重視覺的概念,於細微差異中發掘意外的隱藏涵義。展覽鋪陳了多個看似差別不大或刻意而為的重複場景, 探索記憶、想像及現實生活的構建,希望能找到不同潛在可能。

刻意而為的相似佈局

+8

「雙同」由Tobias Berger、秦文娟及何思衍策劃,匯聚14位來自香港、亞洲及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展覽不去處理「原本」和「複製」的關係,反而刻意讓觀眾將「同一情景看兩次」。策展團隊通過結構和空間的重複安排,讓大部分藝術家的作品在美術館一樓和三樓的同一位置出現。重複對倒,作品不僅「似曾」相識,而是「確曾」相遇。

「雙同」探索生活的建構,尋求找出現實中更深層的真相和其他境界的細微裂紋,同時或會把人捲入鏡象世界,令人覺得謊言「真實」,而「真實」難以承受。大館藝術主管Tobias Berger表示:「新展『雙同』旨在另創一個時空體驗,鼓勵大眾對感官意識和當下現實的建構作出思考。訪客將在展覽中直面互為相反的關係,大館希望能藉此引發新的創意。」

作品同中有異

「雙同」有作品在形式上重複,卻也彼此同中有異。

《Factum》

Candice Breitz的作品《Factum》是一系列錄像作品,分佈於一樓和三樓。每部錄像並排展示一對雙胞胎(有一部是三胞胎),穿著相同衣服,處於相同環境。藝術家與雙生兒個別訪談,然後剪輯成對話。作品表現出雙胞胎之間微妙的摩擦與和諧,勾起他們的童年往事、兄弟姐妹間的競爭、身為孿生子女的經歷;以及對性少數群體身份和「先後天之別」的反思。並置的雙屏幕令我們一睹兩者細微的人格差異, 而對雙胞胎的歷史研究,也讓我們看出先天品質與後天行為、遺傳因素與環境影響等細微差別。

《事後》與《為了更廣闊的視野》

《事後》是Dane Mitchell於2019年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展出過的展品。《事後》是一棵巨大的人造樹,内藏手機發射站或 閉路電視。樹會透過喇叭與網狀網絡傳播,讀出一連 串已滅絕、過時、消失或不在場的事物。内容包羅萬有,從滅種植物到散佚的電影,從黑洞到消失的語言。對一些人來說,這些資料就是唯一剩下的東西。 策展人於一樓的相同位置放置了高倩彤的《為了更廣闊的視野》,將停車場常見的廣角鏡切割重組,與《事後》一同敲問觀察與監控的棘手之處,相映成趣。

參展藝術家包括:

Candice Breitz、Omer Fast、高倩彤、鄺鎮禧、黎卓華、梁御東、李爽、Dane Mitchell、彭可、Paul Pfeiffer、Hito Steyerl、黃頌恩、田村友一郎、鄭源

【活動地圖】

【展覽詳情】
名稱:「雙同」
日期:即日至六月十二日
地址:賽馬會藝方一樓及三樓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