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50件古董看古人遊樂文化 明代緙絲掛帳看已失傳遊戲︱拍賣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中國古語說「勤有功、戲無益」,但古人對遊樂身心其實同時有不同看法,他們認為遊樂並非少兒專有,也是君子修養之必要環節,遊樂的器具與玩法應運而生,久之發展成一門藝術,有着儒家時代講究技巧和規矩的遊戲之「道」,博大精深。本月29日香港邦瀚斯將呈獻「游於藝—中國遊樂雅翫藝術」專題拍賣,精選五十餘件古董藝術品,讓藏家以至大眾管窺一斑中國遊樂藝術之妙趣,當中部份遊戲早已失傳,部份倒以類似形式流傳至今,而拍賣品將為期七天於金鐘預展,讓公眾一睹有關文物,我們率先看看有什麼古人遊玩的精品。

古人遊戲,總離不開酒桌宴席,能在一席觥籌交錯間暢飲而盡往往是最終目的,於是有了「投壺」活動,以助酒興。投壺,始於公元前數百年之東周時期,一直是成年人酒席間之重要競賽娛樂,其規則簡單,要求賓客把無鏃之箭投向不遠處之靶壺,以投進者為勝,但不論輸贏,最終都以乾杯作結,從而融合席間歡樂氣氛。投壺與現今源於美國之投杯球(Beer Pong)遊戲有異曲同工之妙,唯投壺風行二千多年,流傳有序,根基深厚,歷朝衍生多變而豐富的藝術面貌。

明代嘉萬時期之緙絲百子圖掛帳

投壺之外,這次項目亦有一件明代嘉萬時期之緙絲百子圖掛帳,可謂中國兒童遊戲畫面之集大成者,圖中可見百子放風箏、賞畫、彈古琴、騎麒麟(寓意麒麟送子)、持蓮抱笙、斗蟋蟀、踢毽子、下圍棋、戲水等,好不熱鬧。緙絲之藝發軔於宋代,成熟於明代,能將纖毫筆觸以通經斷緯之法在同一平面織成,此技易學難精,作品不易保存。

清十八世紀竹鏤雕「西園雅集圖」筆筒

其他則有竹雕數件,展現文人雅士遊玩畫面,當中刻劃出曲水流觴、香山九老、竹林七賢、松下對弈等典故,包括清十八世紀竹鏤雕「西園雅集圖」筆筒,整器刀法細緻,形神刻劃細膩皆備,歎為觀止。清代初期,隨著國家政治局勢穩定,江南經濟復蘇,嘉定竹刻重獲發展,其市場不再局限於文人學士書齋雅玩。受眾急劇擴張,竹刻獲得了廣泛的生存空間。這一時期的竹雕手法多樣,造型題材豐富,浮雕、鏤雕等技藝,均發展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圖片由香港邦瀚斯提供)

【展覽詳情】

【活動詳情】
名稱:游於藝—中國遊樂雅翫藝術
拍賣日期:2022年5月29日
預展日期:5月21日至28日
地址:香港邦瀚斯拍賣中心 香港金鐘太古廣場一座20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