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任劍輝同台 香港最後一位粵劇戲服大師陳國源

撰文:柯詠敏
出版:更新:

都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但粵劇大老倌們能在台上演活各種角色,除了憑他們在台下自身的努力,也有一份功勞屬於藏在背後的其他工作人員,包括為他們製作華麗戲服的師傅。年屆83歲的陳國源,是香港碩果僅存的手造粵劇戲服及頭飾的大師,愈半世紀以來,他的一雙巧手成就了新馬師曾、任劍輝、白雪仙、林家聲等粵劇名伶的台上風采。即使衆多老行家已於十年前退休,但陳師傅仍堅持在屬於他的舞台上繼續發亮。

陳國源是香港目前僅有的粵劇戲服及頭飾製作大師。他說他至今仍堅持設計頭飾戲服,全因興趣使然。(龔慧攝)
林家聲指定要我造戲服,他的要求十分高。其他演員的戲服10日便可做完,他的則要14、15日。
陳國源

18歲初踏台板 與任姐同台演出

「我18歲做演員,可叫作科班出身,但當時學戲很難,並不容易當上一線。」原來陳師傅最初是希望踏上台板當演員,可是幕前發展暗淡,僅維持了4年的演藝生涯便退居幕後。然而,在他18歲初踏台板,就遇上與任劍輝「親密」合作的機會。

說起當年與任劍輝短短數分鍾的同台演出,陳師傅依然記憶猶新:「我當時未曾踏過台板,是一個『有食冇功』的新人。有一次任劍輝和白雪仙演出神功戲,其中一場戲講任姐敗陣受傷,需要一個小兵攙扶她回家。這個小兵的角色本來是由一個四線演員擔當,但不知何故突然有人幫我化妝,推我出去做兵仔。我便戰戰兢兢踏出台板,一手握實任姐的手臂,一手搭著她的肩膊,由台側慢慢行到她家中。」(按:「有食冇功」是行內術語,又稱「飯質」,即只在戲班吃飯和學師,不會踏上台板做戲。)

照片攝於任劍輝(中)逝世前一年,當時龍劍笙(左)正演出《牡丹亭》。 圖右為陳國源。(由受訪者提供)
功夫就是時間,陳師傅把一串串垂珠黏貼在平天冠上,足足花了20 日時間製成。(龔慧攝)

幕前意興闌珊 幕後大放異彩

成為演員後的4年裡,陳師傅一直只是擔當四、五線的角色,自覺前途堪虞,便「半途出家」轉做頭飾及戲服。由在台上唱、唸、做、打,到拿起針線,如何適應這個轉變? 「幸好我曾經做過演員,對各種角色的服飾瞭如指掌,加上那些大老倌知道我轉為幕後,特別對我照顧有加,所以我比其他人發展得較為順利。」他說。

陳師傅說起來甚為容易,但粵劇文化的底蘊卻並不簡單。粵劇有小生、花旦、武生、丑生等6個主要角色,其服裝頭飾亦分別代表他們的身份,粵劇界稱之為「行當」。陳師傅表示,演員講究「聲色藝全」,當中的「色」就指扮相是否與角色搭配;老生及小生的戲服分別用深、淺色,將帥角色一定有龍的刺繡,其他或會用獅子、老虎、鷹等;而小生則用花組,如梅花、竹等。

陳師傅的製作精緻華麗。(龔慧攝)

「林家聲、任白指定要我做戲服」

離開五光十色的舞台,反而令他成為幕後的大紅人。60年代,新馬司曾、鄧碧雲、林家聲、任劍輝、白雪仙等紅極一時的粵劇名伶都是他的客人。「林家聲指定要我造戲服,他的要求十分高,刺繡的圖案花紋要特別細緻。其他演員的戲服10日便可做完,他的則要14、15日。」雖然林家聲要求高,但陳師傅自言十分喜歡與他合作。「他有的是時間!所謂『慢工出細貨』,與他合作令我的作品更細緻,他的服飾總是特別精緻漂亮。」

當時沒有任何宣傳渠道,陳師傅精湛的手藝在行內口耳相傳,甚至連夜總會當時都向他招手。「尖沙咀的美麗華夜總會編排節目的導師很喜歡看戲,所以夜總會內每晚有半小時的粵劇表演,他們便找我替演員添置行當。」陳師傅感激他們當年的支持。

陳師傅最新設計的粵劇戲服。(龔慧攝)

一套好的戲服,經由選料、度身、繪圖畫花、刺繡到縫製等各個步驟,均絕不能馬虎。至於製作時間,陳師傅表示因應客人要求、人物角色的身份而定。他說:「眾多步驟當中,最關鍵的是燙花。花紋繡好後,便需要燙直,否則整件戲服便不夠筆挺。」

當時行內的燙花技術不甚講究,陳師傅卻執著於這些細節。他笑說,這些技巧難以用三言兩語表達,當衣服放到工作檯上,自然手到拿來。在20年代,戲服上的花紋全用人手刺繡,但從60年代開始,戲班開戲越見頻密,手繡所需時間太長,故轉為以車繡為主。

陳國源穿上親自設計的粵劇頭飾及戲服,左為仿製任劍輝於 《李後主》的裝扮。(受訪者提供)
陳師傅的居所亦是存放粵劇戲服頭飾的地方,地方狹少,衣服卻堆滿衣櫃及地上,但他說只要有張椅子便可以工作。(龔慧攝)

工時長 產量少 新人不願入行

陳師傅憶述昔日經歷,眼神流露絲絲光芒,但一提起行業面臨青黃不接的情況,他不禁別過臉,感慨地說:「香港大概已只剩下兩位粵劇戲服製作師傅。為什麼沒人入行呢?因為產量少,賺不到錢。加上不少人選擇上大陸買現成戲服,令行業更難做。」經查證,另一位關乃康師傅早於十年前退休,如果無人接班,陳國源師傅將會是香港最後一位粵劇戲服師傅。

陳師傅已過杖朝之年,說話依然聲音洪亮如鐘,十指亦仍然很靈活。現在,他仍會為龍貫天、蓋鳴輝等名伶造戲服, 除了繼續他的手藝,還會與不同團體合作,推廣粵劇文化。早前應鯉魚門創意館邀請,與紮作師傅吳大來製作以粵劇服飾為主題的魚燈,於「鯉魚門藝墟」開幕禮展出。他告訴記者:「我還未退休,會做到自己沒有能力做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