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香港藝術發展獎|藝壇矚目焦點 年獎得主成就獲肯定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隨着疫情退卻,社會復常,今屆「香港藝術發展獎」亦復辦實體頒獎禮,對藝文界和應屆得獎者均別具意義。頒獎禮於6月17日假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圓滿舉行。當日共頒發了27個獎項予本地藝術工作者、團體、學校及機構,以彰顯他們在藝術方面的成就,以及在推動香港藝術發展方面的貢獻。

「香港藝術發展獎」由2003年開始舉辦,至今已籌辦至第十七屆。頒獎禮共頒發六個獎項類別,當中「藝術家年獎」表揚在各個藝術界別有傑出表現的藝術工作者。獎項以藝術界別分類,包括藝術評論、舞蹈、戲劇、電影、文學藝術、媒體藝術、音樂、視覺藝術及戲曲。

藝術家年獎(舞蹈)得主——黃磊先生

黃磊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2001年加入香港舞蹈團,能表現中國舞及現代舞不同的風格。他的演出富有強烈的個人魅力,舞藝精湛且具極高的身體爆炸力,演出別樹一格,不論舞劇角色或抽象作品皆演繹通透。他多年來獲獎無數,作品備受肯定。從舞蹈員到首席舞蹈員,再到舞團導師,不同的工作崗位令他體會到演出是怎樣的一個團體合作。「我很幸運,有很多老師、前輩、朋友幫助我,人生不同階段所面對的課題都會不同,帶着平常心繼續去學習及面對,持之以恆繼續走下去。」

《九歌》;相片來源:香港舞蹈團,Tina Chan

藝術家年獎(戲劇)得主——張飛帆先生

張飛帆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及電視系,香港舞台、電視及電影編劇、專欄作家及作詞人。近年來致力發展香港音樂劇,先後編寫《大狀王》(編劇)、《一水南天》(編劇及作詞)及《一屋寶貝》(編劇)三套香港重要音樂劇作品。他醉心於音樂劇創作,不單是藉此回應社會、宣洩情感,他更認為音樂是一種共通語言,即使歌詞不是母語,觀眾也能夠被感動。他對自己的成長地有一個遠大的目標,期望香港能善用中西融匯的優勢,發展成為一個亞洲音樂劇之都。

《再見螢火蟲》;相片來源: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藝術家年獎(電影)得主——鄭保瑞先生

鄭保瑞從事電影工作近30年,經驗豐富,是一位行內公認出色的電影人。從電影製作的基層場記開始拾級而上,歷程令人鼓舞。他從不同導演的身上學習之餘,仍一直大膽創新嘗試,尋找並建立強烈而獨特的個人風格,年度作品《智齒》更讓他屢獲殊榮。近年他不僅交出亮麗的票房和高評價的製作,更為不同新導演之作擔任監製,希望一同為香港電影發掘更多新題材,在世界上爭一席位。

電影《九龍城寨˙圍城》工作照

藝術家年獎(文學藝術)得主——陳少紅博士(洛楓)

陳少紅(洛楓)為詩人、作家、文化評論人,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比較文學博士。她的作品睿智處處,反映對世情的敏感與細膩;她亦參與教學、文學推廣及藝術評審工作,對藝術發展貢獻甚廣。多年來在文學創作路上歷遍艱辛,如小說集《第三身:愛情小小說》曾遭七家出版社拒絕而要自資出版,「也有許多人叫我專注寫評論,別再創作。」今次是她第二度榮膺「藝術家年獎」,這次獲獎予她的最大意義,是肯定了其創作成就。不被批評及風格限制,儘情跨界遊走,她的創作證明跨界是可行的。她說,只願透過一支筆桿,不論寫詩或其他文體,都能自由書寫,獨立思考。

《頹城裝瘋》

藝術家年獎(媒體藝術)得主——梁基爵先生

梁基爵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哲學碩士及香港演藝學院音樂碩士(作曲及電子音樂),一直以多重身分活躍於香港音樂和藝術界。他不單是一位創作者,亦親自擔任演員、樂手等崗位。作品極具個人特色,如裝置作品《忐忑》利用聲音的振動轉化為視覺體驗,擺脫傳統聽覺藝術的框架,是一位富有代表性的香港藝術家。多年來他亦不斷探索創作的界限,富冒險精神且不斷進步,獲頒本年度的「藝術家年獎」(媒體藝術)屬實至名歸。

《忐忑》

藝術家年獎(視覺藝術)得主——蘇慶強先生

蘇慶強為著名當代華人視覺藝術家,從事影像創作逾40年,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客席講師。他的作品出色、富內涵,透過影像勾勒城市景觀及歷史變遷,令人深思。過往一年從個人創作以至策展及評論等多方面推動攝影,可見其對攝影創作及推廣的熱誠,對本地藝術圈帶來重要、正面的影響。他表示,攝影始終帶給他喜悅,因為可以通過攝影,活在當下,從而證明自身的存在。他亦會一直在攝影的路上,不斷實踐和創新。

《Reconstruct City》
各獎項得主與一眾嘉賓合照

完整得獎名單可瀏覽藝發局網頁

如欲重溫頒獎禮盛況,歡迎瀏覽香港藝術發展局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ongkongartsdevelopmentcouncil

頒獎禮電視特輯會於以下時間播出﹕
7月2日(星期日)下午2時20分於無綫電視81台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