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部落祭壇》編舞及舞者梁儉豐 放眼世界民族舞探索自身根源

撰文:尚善
出版:更新:

民族舞蹈源於人們生活中的肢體語言,不僅僅是不同動作串連,背後更可能承載一個民族生活、文化和歷史,可以說是背負著一個族群的靈魂。舞蹈藝術家梁儉豐取材世界各地民族舞,延續其對舞蹈劇場和展覽觀演體驗的探索,創作全新長篇作品《部落祭壇》。他將劇場化為祭壇,帶領觀眾走進對異域文化之想像。梁儉豐是作品編舞,同時也參與演出。這次我們特別邀請他來談談自己與民族舞蹈之間的淵源,同時也為我們解說創作《部落祭壇》背後的理念。

《部落祭壇》編舞及舞者梁儉豐分享作品背後創作理念。(圖片來源:Common Ground)

回歸本源重新面對民族舞

《部落祭壇》以傳統民族舞作為創作靈感,雖然梁儉豐如今以現代舞表演和跨界創作為主,但原來他最初是先學習中國民族舞的。「我以前從中學到演藝學院畢業是跳中國舞的,特別是以民族舞,如西藏舞、蒙古舞等為主,這也是我跳舞的初衷。但之後我選擇到台灣學當代舞,是希望尋找自己的身體語言。因此,我的舞蹈混雜傳統和當代的元素,遊走於東方與西方之間。」

梁儉豐在台灣開展他的專業舞蹈生崖,並赴世界各地巡迴演出,回港後又應香港藝術節、西九文化區以及康文署等機構委約發表個人作品,是香港舞蹈藝術圈最活躍的舞蹈藝術家之一。2021年更夥拍戲劇演員陳瑋聰和街舞舞者陳伯顯成立藝團Common Ground,專注跨界及實驗性創作。然而,梁儉豐坦言他曾一度很在意別人拿他的中國舞訓練背景來定義他,「我自演藝學院畢業後,其實近這十多年都幾乎沒有跳過中國舞,因為我想創作、想尋找自己的身體語言,而非模仿傳統舞步。」

梁儉豐近十年唯一參演的中國舞演出,就是2021年主演《緣起敦煌》(圖片來源:香港舞蹈總會)

今次創作以民族舞為靈感,對梁儉豐而言是一個尋根的過程。「民族舞是我學習跳舞的初心,即使習舞多年,接觸過不同訓練,我的身體都依然存留了中國舞的身韻的元素和民族舞的野性的特質。今次創作返回我的本源,重新面對民族舞,有種尋根的感覺。」他希望透過參考各種民族舞,再融合自己的當代演繹,展示傳統舞蹈之於當代藝術的潛力和可能性。

以民族舞表達生命不同面向

梁儉豐最新作品《部落祭壇》探索不同民族舞的文化(圖片來源:Common Ground, 攝影: Maximilian Cheng)

梁儉豐的舞蹈學習和身體表達一直離不開文化和民族課題,從前專注中國傳統民族舞蹈,如今視野更延伸到世界各地,所有經驗都成為其創作以及表演的養分。這次梁儉豐最新作品《部落祭壇》,便以當代形式演繹多種傳統舞,他表示最初靈感來自對人類社群的反思:「這幾年我開始覺得,在我們現代人生活裡,人和民族之間的關係好像很遠。反觀來說,在從前原始部落族群裡,大家對自己族群歸屬感很強,對自己的根和家有著深厚的連結。所以某程度上是想透過這個作品來凝聚大家,探索歸屬感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部落祭壇》以當代形式探索世界不同類型民族舞(圖片來源:Common Ground, 攝影: Maximilian Cheng)

這次表演取材了不同民族舞蹈元素,像是哈卡舞、呼拉舞、肚皮舞、儺舞等等,多是用以表達生命不同角度:「譬如說肚皮舞關於生育,呼拉舞是歌頌大地,哈卡舞則是關於戰鬥,儺舞驅鬼除疫,像是人生走到不同階段,經歷生老病死。這次涉獵舞種其實不只這幾項,我刻意選擇了一些原住民舞蹈或者傳統民間舞,這些舞種現在依然有人在跳,是一種活文化。」

我希望透過不同民族舞蹈,團結、凝聚和連結港人,啟發大家對生命的感受和領悟。
梁儉豐

參考的舞種來自世界各地,箇中的轉換和融合固然不易,「主要的困難在於我可以如何閱讀這些民族的舞蹈語言?學好這個語言以後,又如何融入自己看法和觀點?這個舞蹈對自身來說,又意味著什麼?而回到現今社會,面對自己身處之地,我們是為什麼要跳這些動作呢?」

梁儉豐指香港中西文化交融,大家被各種歷史文化圍繞,但隨著社會現代化,不少傳統習俗卻逐漸流失,讓人感覺彷彿迷失了根基。「我希望透過世界各地不同民族舞蹈,提醒大家這些活文化依然存在,藉此探索人類共通之處,嘗試找到和自身有共感的地方,在傳統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肢體語言。」所以他不單研究民族舞動作,也涉獵生活文化,用不同角度理解為什麼人類要跳民族舞。

梁儉豐多年來一直探索不同觀演的可能,作品不斷作出跨領域的嘗試,問及箇中原因時,他笑言:「一個人創作時會很孤單,所以我都喜歡與不同範疇的藝術家互相碰撞,擦出新火花。藝術本質上是沒有界線,舞蹈只不過是藝術的其中一個角度,跨界創作就能夠產生不同視點。而我好喜歡和一群夥伴一起創作,整個過程令我感覺到好熱血又有機。」

《戰鬥圖騰》便是源於他和街舞舞者阿業(陳穎業)的對話,如此展開長達三年的研究計劃,「對我來說,街舞也是一個社群,有歷史積累,有他們獨特的文化,我透過親身參與和舉辦 Battle比賽,將這種街舞文化融合我對當代劇場的看法。」他嘗試將街舞Battle融合劇場製作,最後將一場無界別比舞(Non-genre Battle)帶到劇場,不僅令類型各異的舞者可以互相交流,同時亦讓觀眾感受到與表演者互動模式的可能性。

而舞團上一個作品《身體印記II:眾觀》則邀請策展人顏汝翎聯同六位表演藝術家共同創作,當中包括舞者及演員,以身體為媒材編創個人作品,梁儉豐與創作團隊經歷了大半年的討論和交流,以結合劇場和展覽模式,將六個實驗性作品同時演出,讓觀眾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選擇不同的觀賞體驗。最終作品獲提名2022年香港舞蹈年獎傑出小型場地舞蹈製作。

《部落祭壇》融合劇場和展覽,觀眾可以將舞者當成展品,自行選擇觀演體驗。(圖片來源:Common Ground)

今次演出同樣延續展覽式劇場概念,讓舞者成為展品,加上表演有關民族文化,便在劇場內展示相關研究資料和圖片,讓觀眾感覺自己走進了一個民族歷史博物館。梁儉豐認為能為觀眾帶來更多自主性:「大家可以選擇自己站在什麼地方觀看,自行調整觀看的距離和角度。這和我們平常演出坐定在座位上很不同。平常大家看演出,當買好門票坐在座位上後,基本上整個演出從頭到尾都已經是導演安排好,大家是無法選擇視點。這次將劇場脈絡融入到展覽中,不單是交代故事脈絡,更是要帶領觀眾進入一個想像的空間,對比從前多了很多可能性。」

【演出詳情】
名稱:「續.舞」系列︰梁儉豐《部落祭壇》
日期和時間:2024年2月23日 (星期五)晚上8時
2024年2月24日 (星期六)下午3時、晚上8時
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下午3時、晚上7時30分
地點: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票價:$250
網上購票:
www.urbtix.hk/event-detail/11226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