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雜貨店.影評】要讓觀眾感動一下不難 但實在及不上小說版

撰文:方俊傑
出版:更新:

《解憂雜貨店》改編自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有別於東野圭吾聞名於世的懸疑小說,《解憂雜貨店》可以稱得上是溫情感人路線。但結構更加複雜。除了不同時空互相穿插,互相影響;事件與事件之間又互相緊扣,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係更是千絲萬縷;在最底層最皮毛的訊息之上,又傳遞出更深長的意味。改編成連續劇肯定比較適合,將小說的敍事方法以最原汁原味的方法搬過去,也有足夠篇幅及空間。但現在是電影,就相當考驗編導的取捨功力。

《解憂雜貨店》留下一個極大難題?改編成電影的話,究竟應該貪心地將故事的精髓盡量演繹出來?還是保守一點,完完整整講清講楚最基本的故事,就足夠?對於看過小說的觀眾來說,大概會選擇前者;對於不讀文字純粹看戲的觀眾來說,無從比較,得到後者也可能心滿意足。不看字的,永遠比看字的多。電影版《解憂雜貨店》自然順理成章將目標設定得較低,大刀闊斧將與主線看似並無直接關係的枝節及對白刪去,務求做到簡單易明。是有點浪費東野圭吾的心思,至少可以避免眼高手低,得不償失。這有點似在摩連奴執教下的曼聯的行軍理念。

有別於東野圭吾聞名於世的懸疑小說,《解憂雜貨店》可以稱得上是溫情感人路線。(《解憂雜貨店》電影劇照)
+7

【編按:以下內容或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故事的設定相當奇幻。三個小偷意外被困於一間雜貨店,一夜之間,居然收到來自三十多年前的信件,之後更可以跟不同時空的人物用文字溝通。他們三人的回覆,影響不同人物的反應,也影響不同事件的發展,看似沒什麼關連的人和事,原來又互為因果。核心人物是雜貨店的老東主,每夜為來信者排難解憂,卻因為擔心自己的回覆會為他人的一生帶來不幸,那份執念反而開啟了時空之門,產生往後的蝴蝶效應。搞到無比複雜,如果要交代的中心思想,最終只是阿媽係女人之類的層次,會讓人看得相當洩氣。

雜貨店老東主每夜為來信者排難解憂,卻因為擔心自己的回覆會為他人的一生帶來不幸,那份執念反而開啟了時空之門。(《解憂雜貨店》電影劇照)

小說版是東野圭吾千錘百鍊的結晶,沒有這種落差;來到電影版,被簡化過後,即使將時空轉來轉去,讓不同人物在相遇一刻額外有意義,顯得有點心思,但人物與人物的感情固然不夠深刻,雜貨店店主對小偷留低的白紙理論,也難免過份淺白,只能作為打氣式勸勉,但失卻了更深入的人生觀。要讓觀眾感動一下,不困難,但實在不可能及得上小說版的高度。我太太在剛看完小說後再看電影,冷冷地拋下一句:「真後悔,都話睇完套戲先睇本小說啦。」對,改一改個先後次序,觀感應該好得多。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