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書評】歷史無聲的沉思 讀《哈德良回憶錄》有感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尤瑟娜是古羅馬帝國歷史的專家,她覺得要重新改變哈德良的想法,就是改變他腦海的圖書館。在這部如此仔細的傳奇,反映了那時代的生活及思想,而令人訝異的是,古羅馬如此文明,他們的想法也相當現代…他反對勞役奴隷,認為應該善用他們的長處。他遠離迷信,高舉哲學。他不贊成世襲,他寧可找個賢德的繼承者。尤瑟娜用 3 種方式,去分解和評價人類的存在……
蔡嘉雯
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Hadrian)及其情人安提諾烏斯(Antinous)。(Wikimedia Commons)

文:蔡嘉雯

當代法國文學界,有兩位不可多得的人物——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和尤瑟娜(Marguerite Yourcenar)。前者接受了 2014 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後,被全球追捧,後者作品的艱澀和沉重,令她的名字還沒走出法國。

借虛構自傳 重構世界觀

尤瑟娜 1951 年的長篇作品《哈德良回憶錄》(Memoirs of Hadrian)在體裁上難以分辨的原因,在於它是一本關於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Hadrian)的傳記,而這部自傳是虛構的。

尤瑟娜作品的艱澀和沉重,令她的名字還沒走出法國。(尤瑟娜雕塑,法國北部巴約勒Saint-Vaast教堂廣場,Wikimedia Commons)

哈德良在羅馬帝國歷史上舉足輕重。他被視為賢帝,興建大不列顛島的哈德良長城,重修羅馬萬神殿與維納斯和羅馬神廟。他孌童,也愛女人。據說哈德良本人確實寫過自傳,可是已遺失多年。於是尤瑟娜創作的這部傳記,是歷史和虛幻的交匯點,更甚是,書中對於哈德良的事跡,與他的沉思互相交替。作者要藉一個偉人的思想,重新建構一個世界。與其是一個關於歷史的故事,其實是作者借哈德良的肉身,對於人生的重新凝視。

追憶古羅馬歷史 再現自由的年代

據說選擇哈德良,是因為那段時期剛巧是人們不再相信神話,而基督教尚未普及的真空期。尤瑟娜在後記說,第二世紀是人類擁有自由思想的最後一段時期,而這種自由,是現代的我們望塵莫及之思維方式:

The Second Century ... was the last century, for a very long period of time, in which men could think and express themselves with full freedom.
尤瑟娜 Marguerite Yourcenar(1903-1987),〈Reflections on the Composition of Memoirs of Hadrian〉

作者喜歡小說家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的一句:

Just when the gods had ceased to be, and the Christ had not yet come, there was a unique moment in history, between Cicero and Marcus Aurelius, when man stood alone.
福婁拜 Gustave Flaubert(1821-1880),《The Letters, 1830-1880》
哈德良在羅馬帝國歷史上舉足輕重。(Wikimedia Commons)

亦即是,當人脫離神祇,獨自昂然佇立的年代。或許就是因為這樣,安提諾烏斯(Antinous)這個哈德良寵壞的孌童,死後被哈德良神化地膜拜。

巨輪在轉 死又何懼?

尤瑟娜是古羅馬帝國歷史的專家,她覺得要重新改變哈德良的想法,就是改變他腦海的圖書館。在這部如此仔細的傳奇,反映了那時代的生活及思想,而令人訝異的是,古羅馬如此文明,他們的想法也相當現代,哈德良對於死亡的看法又是如此淡然。他受到某位印度使者的影響,覺得死亡是解脫、安息,他贊成自殺,他亦向醫師尋求自殺方法。他反對勞役奴隷,認為應該善用他們的長處。他遠離迷信,高舉哲學。他不贊成世襲,他寧可找個賢德的繼承者。

尤瑟娜用 3 種方式,去分解和評價人類的存在:

最艱巨而最有果效的方法——研讀個人本身;
觀察週遭的人事,因為他們隱藏了很多或真實或捏造的秘密;
研究文獻。

(Penguin Books)

當哈德良開始能辨別死亡的輪廓,在家中靜靜沉思死亡時,最值得細味。

他拒絕埃及式的多姿多采的死後世界,亦否認歸於塵土的過於簡潔。他明白,將會有人興起並取代他,和平仍會維持在兩個戰爭之間,人權、公義、自由仍會此起彼落在世代出現和消失。如果再次給他走過羅馬帝王的路程,他仍會有相同的成就、相同的錯誤,仍會踏過高聳的奧林匹克山,同樣渡過惡貫滿盈的鍊獄。

《哈德良回憶錄》不願意成為歷史小說,並不在於它的真實性,正如當代的傳記,不能避免有遺漏,或有自欺的謊言。正如尤瑟娜覺得,時代不是一個問題和特徵,或像睜眼閉眼那樣稍縱即逝的事,它是一個跨時空的雕像,對人類狀況無聲的沉思。

(本文為來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