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已逝!樂迷一走便再不歸?看本土音樂文化今昔……

撰文:黃振忠
出版:更新:
到底現在新一代需要什麼?包裝得好好睇睇,歌藝合格以上的新人大有人在,為何一個又一個經歷了單曲的試煉之後,便遭遇滑鐵盧呢?
黃振忠
過去的一個 10 年,各種網上媒體由興起到今天的蓬勃,甚至隨着新一代的成長而步向主流,令全球娛樂圈的生態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李澤彤、黃國立攝)

過去的一個 10 年,各種網上媒體由興起到今天的蓬勃,甚至隨着新一代的成長而步向主流,令全球娛樂圈的生態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對於香港這個因着時代、政經等因素而曾經出現斷層(筆者在之前的文章探討過)的本地音樂及娛樂世界,要了解現今新一代的需求,更加不可能以上世紀的模式便可以理所當然地達到預期成效。

一式一樣一條龍 就是上世紀的成功模式

所謂上世紀的模式,就是無論影星、歌手、電視藝人等,只要按既定模式給予機會,成功率基本上是可以預期的。以音樂為例,1990 年代至千禧初,唱片公司要力捧一位新人,只需按既定模式宣傳、出版唱片、出席活動……基本上每一個都一式一樣,而收成一般都不至於太差。偶有突爆的例子,縱然未必成為巨星,也會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去延續演藝生涯,可望日後伺機突圍。

所謂上世紀的模式,就是無論影星、歌手、電視藝人等,只要按既定模式給予機會,成功率基本上是可以預期的。

現在的本土樂壇生態,又面對着什麼難題呢?

在過去十多年,沒有生產出足夠數量能獨當一面的巨星,去抓住本地市場的受眾。而網上平台開放,令觀眾重心一再往外傾。因果循環,今天大多數的製作公司,都不敢貿貿然將大量資源投放於一名新人身上,以免血本無歸,那又怎樣可能造就一群新一代的巨星,為本土樂壇收復失地呢?

時而勢易 現在「成功需父幹」

筆者近年接觸流行音樂產業,看到過一些令人有感「時移世易」的事情。就是現今要當個歌手,絕對不是什麼聲、色、藝俱全,便可以得到備受力捧的機會。很多都要歌手本身要找到投資者,才能夠與唱片公司商討合作方案。至於投資者方面,可以是自己父母、家人,要他們掏一筆錢出來,讓唱片公司幫子女完成夢想。如果家裏沒有背景的話,便要自己想辦法找個「老闆」了。

現今要當個歌手,絕對不是什麼聲、色、藝俱全,便可以得到備受力捧的機會。(黃國立攝)

現在的歌手們推出了第一首歌之後,從訪問甚至親身對話中可以聽得出,他們其實並沒有奢望有一天能夠推出實體唱片,反而很多都只是希望能夠在合約期內不被淘汰,能做多久,就做多久,能找到什麼機會,便把握什麼機會,縱使他或她真的唱得很不錯亦然,與以前的歌手動輒便推出大碟,實在大相逕庭。

本地樂壇斷層停滯 樂迷一去不回頭

OK!那到底現在新一代需要什麼?包裝得好好睇睇,歌藝合格以上的新人大有人在,為何一個又一個經歷了單曲的試煉之後,便遭遇滑鐵盧呢?可能是剛提過的斷層,直接或間接地矮化本土音樂風格及市場,引致發展停滯,難以代代相傳地鞏固好本地樂迷的心。

以日本為例,無論韓流風暴吹襲得多麼嚴峻,當地的音樂製作人及公司,依然落足心機,培育及推出新音樂產品,鞏固好一代接一代的年輕樂迷,雖然當地音樂產業也有萎縮的情況,但日系歌曲的風格以及表演質素,依然能夠植根於當地樂迷心目中,地位依然屹立不倒。

以日本為例,無論韓流風暴吹襲得多麼嚴峻,當地的音樂製作人及公司,依然落足心機,培育及推出新音樂產品,鞏固好一代接一代的年輕樂迷。(黃國立攝)

反觀香港的樂壇在過去的十幾年,並沒有好好照顧本地樂迷,為新一代的受眾培育讓人折服的巨星,本地聽眾嚴重外流,令到市場崩潰。要知到具有本土特色的音樂文化一旦沒落,要重新收服樂迷的心,真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一回事!但願矢志從事音樂事業的新一輩,能夠堅持到底,在不久將來本地樂壇可以重現一絲曙光!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