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天眼狙擊】在反恐的道德爭論看出你我他

撰文:方俊傑
出版:更新:

還記得《紅潮風暴》(Crimson Tide)嗎?
還記得《追擊赤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嗎?
近少少,有看過《追擊拉登行動》(Zero Dark Thirty)?
如果你對同類題材的電影有興趣,記得現時有齣《天眼狙擊》(Eye in the Sky)。

【編按:以下內容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緊急決定 要問准請示一村人

英國軍方發現恐怖分子行蹤,更發現對方正打算進行恐襲,無時間拘捕,只能掟個飛彈過去一鑊熟。如果,發施號令的,是習近平,掟完可以去揼骨食飯啦,偏偏恐怖分子中,有英國人有美國人,結果前線的上校要問准控制部的中將,中將要問法律意見,要等大使決定,大使又要問外相,外相要請示首相。

同一時間,美國的國務卿又被拖落水,白宮的法律顧問又出聲。跟你在公司面對不同部門的會議很相似,也接近你向政府部門投訴的待遇,總知就是用很多時間也未有決定。

好了,終於等到有決定,又到執行任務的最低階層有意見,因為見到個無辜小朋友正身處襲擊區,於心不忍。為了保護一個小女孩的生命,是否願意眼白白接受可能多達80人死亡的恐襲事件發生?

不是殺與不殺 而是不下決定

這又拉到一場與道德有關的爭論了。涉及事件的人物中,當然有人說出大道理,認為一定要狠下殺手機不可失;相反,又有人清楚講明一定要先減低女童死亡率才合乎道義。然後,你會發現,以上兩者都是小眾,大眾其實是什麼意見也不提,只懂問問題,然後思考或扮思考,再將責任推向另一人,通常是更高層,明明自己有權力作任何決定,就係怕孭鑊,結果一係搞到件事失敗收場,一係就搞到件事要付出更高昂代價先成功到。最慘是,這一類人,真係佔主流中的主流中的大部份。

不用去到發射飛彈咁大件事,只講日常生活,你同我每一日都必定會遇到呢一類人。你同我都可能係呢一類人。

我不是。我是明顯的拖泥帶水派,一定是情願放走恐怖分子,都要保住小女孩一命的婦人之仁。點解?

一:我怕殺生,怕親眼帶來生離死別。
二:我份人根本不夠狠心。
三:學電影中的政客所言,出面死80個市民,是恐怖分子所為;現在死一個小女孩,則是英軍所為,有損形象,會釀成公關災難。

你立即會問:「嘩,你點做大事呀?」對,所以我咪唔會做到公司高層或者政客或者從軍,而只做一個無關痛癢的嘍囉囉。

 

【編按:劇照來源為電影網站。】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