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探秘】狗為甚麼不能當祖先? 神話背後的「歷史心性」

撰文:廖士鋒
出版:更新:

10月13日下午,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明珂以「神話與歷史」為題,於台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發表演說,從其多年田野研究的經驗出發,解析漢人、羌人等不同族群的神話,是如何構成了「歷史」,以及背後的人類生態脈絡。

王明珂1992年取得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現為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專長是歷史人類學,尤其對於華夏邊緣的族群與人類生態有過多年田野研究,足迹遍及四川、青海、新疆、內蒙古等各個省份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曾出版《羌在漢藏之間》、《遊牧者的抉擇:面對漢帝國的北亞遊牧部族》等多部著作。

王明珂指出,弟兄祖先歷史普遍存在羌寨當中。(廖士鋒/多維新聞)

神話為假?歷史是真?

演講從「神話」與「歷史」兩個概念出發,通常大眾會認為神話看起來好像是隨便說說且不可能為真的,是一些有別於歷史、非常虛幻的敘事;而歷史則被認為是過去發生的事實。

王明珂提到,實際上很多人文社會學科都有對神話進行專門研究,並不是純然虛幻,包含詮釋學注意神話當中的符號等,而歷史本身的定義:為人們對過去的記憶,過去發生的事被人們回憶及表述而成為歷史,使得歷史學家非常分歧,有些史學家認為人們回憶跟表述都受到社會文化偏見影響,所以真實歷史我們永遠不曉得,但還有學者則認為,正因為歷史有非常多偏見,可以了解作者所處時代的個人與社會。

王明珂從我者/他者;歷史/神話兩個維度出發,鋪展出四個子議題一一探討,包含:一、他者的神話,我們的歷史;二、神話變成歷史、歷史變成神話;三、神話被包含在歷史敘事中;四、神話締造社會現實與歷史。

兩種神話範式:英雄祖先與弟兄祖先

王明珂以四川阿壩松潘小姓溝、北川青片上五寨等多個羌族溝、寨田野調查經驗為基礎,例舉各羌寨其實都有「弟兄祖先」的神話範式,藉由追溯鄰近周邊村寨與本村寨的祖先為兄弟,達到現實上的和諧共生關係,他指出,弟兄祖先故事是一種「歷史」,其本質是本地人群合作保護共同資源,以兄弟為符號,隱喻了三個面向:一是合作,二是親兄弟明算賬、各吃各的,三則是兄弟彼此鬥爭,但亦共享資源。

四川阿壩松潘縣。(網絡圖片)

王明珂稱,這種祖先敘事背後是一種「歷史心性」,「弟兄祖先歷史心性」讓適宜的弟兄祖先歷史不斷被創作,以順應當前社會環境。在弟兄祖先歷史心性下,沒有徵服者與被征服者,可能只是將原本的五兄弟改為三兄弟,這跟漢人習慣的「英雄祖先歷史心性」不同。

「為什麼我會認為這就是歷史?」,王明珂解釋,對他們來講,這個歷史非常真實,平常打獵到這寨子後方,就知道他要越界了,心裏就想,我是一寨、他是二寨,祖先是兄弟,現在感情也向兄弟一樣,越界就是破壞感情。外寨來人,大家會一起趕走,因為祖先是兄弟。儘管挖掘出神話背後的歷史脈絡與社會現實,但王明珂也自嘲,「我在台灣從沒被當過口述歷史學者,因為這被當作是神話」。

華夏「英雄祖先歷史心性」如何想象四方歷史?

王明珂接着提到,神話也可能變成歷史。以《史記》作者司馬遷為例,司馬遷透過「黃帝」這位英雄祖先,講的是華夏帝國政治之始、血緣之始、疆域之始、文明之始,這個想象的共同體隨之被記載成為了歷史。

不僅如此,王明珂更指出,華夏將英雄祖先歷史心性推展到四方,例如朝鮮的祖先是商王子箕子、吳的祖先是周王子太伯,另外還有楚國將軍莊蹻入滇為王、爰劍奔西羌、徐福到日本、匈奴源自黃帝后裔淳維等。這些都是「英雄祖先歷史心性」的擴展,這反映了中原華夏的我族中心主義,以及對四裔的親疏觀感。

王明珂解釋,中原帝國勢力深入南方之後,原本的神話造就了社會現實的辯護。(廖士鋒/多維新聞)

王明珂特別舉出「盤瓠」的神話,探討華夏最蔑視的西南邊緣。傳說華夏統治者高辛氏允諾,誰能成功討伐敵人,則能獲得賞賜並嫁予公主辛女,結果是一條名為盤瓠的狗將敵人首級叼來,高辛氏不得不兑現承諾、將女兒嫁給盤瓠,並攜往「南山」,孕育六男六女,成為苗、瑤畬等族群的祖先,這些族群也曾以這段淵源作為不繳納税的理由,《後漢書》對「長沙武陵蠻」的描述即是如此。對於這段敘事,王明珂解釋這反映了「中原中心主義最瞧不起的是南方的蠻夷,給人家祖先是一條狗,當時對南方無力控制,就編故事來解釋為何他們不繳税」。

歷史的改寫

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會不會以犬父為恥?王明珂坦承其實是會的,因為很多文本可以看出有矛盾在裏面,有些瑤族將祭盤瓠改為祭盤古;畬族則認為盤瓠娶公主後,用七天七夜煉成人形;湘西苗族則傳說,盤瓠的兒子們以犬父為恥,趁着一次打獵後,把父親殺了,後受辛女責備才祭祀盤瓠。

至於近現代中國由「華夏蠻夷」轉變為「民族國家」過程中,這些邊緣族群也面臨「少數民族化」的工程,以羌族來說,「1950年代以前沒有羌族」,每個地方稱法都不一樣,每個地方都認為自己孤立,被「蠻子」、「漢人」包圍,「民族識別」後才一股腦兒劃成了「羌族」,而且還出現「一節攀一節」的少數民族化,王明珂稱,「像傳染病一樣」,背後有羌族知識分子在鼓勵,因為只要40%人口屬於某一少數民族就是能成立自治縣,會有很多資源。

由於若成為民族自治縣,能享有巨大利益,1980年代川北不少寨子開始一截攀一截地成為了羌族。(廖士鋒/多維新聞)

原本華夏書寫的邊緣地區英雄祖先歷史心性,也在民族國家工程中得到改組,例如苗族由盤瓠子孫成為了蚩尤子孫,蚩尤九黎城更是著名的蚩尤城,並重新塑造了包含蚩尤、黃帝與炎帝的「中華三祖說」。

最後,王明珂認為,不論是歷史與神話,都以其敘事結構與符號,透過他們的表述與默示訊息,對人們產生社會意義,而因為人們創作「歷史」、活在「歷史」建構的社會現實中,因此人們才認為他是真實的過去,又因為社會現實變遷或者個人及群體為了爭逐更優越的社會身分,人們爭論以及改變「歷史」,因此神話可變為歷史、歷史也可變為神話。這樣使用神話與符號的隱喻與動員,在當代大眾媒體與網絡社群其實也並不罕見,激化了對立與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