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孩子要的是愛和包容,而非標籤

撰文:傻的媽
出版:更新:

小學老師說:
「那天一早回座位,社工便告訴我,我班再有一名乖得連上課也不會動的學生,被確診 ADHD(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而要吃藥!我不敢相信,問了社工 3 次是否該名學生,而確認後激動地在座位上哭了起來!
這世代的父母是否都有病的!死都要按一個症狀、一個標籤給自己子女才安樂!香港人的自我形象和認同感,是否差落到連精神病的標籤也不會放過?是否有標籤,型一點?」

社工告訴我,再有一名乖學生被確診 ADHD 而要吃藥。(黃永俊攝)

文:小宇@傻的媽

小學教師說:

「過往,因認為兒子不懂如何表達自己,而帶兒子進行遊戲治療,我沒有反對過,反正有專業人士協助學生找不同方法表達自己,現在卻要他吃藥?這跟慢性毒害子女有何分別?父母究竟明不明白藥物副作用的嚴重性?

過往,該家長帶兒子遊戲治療,我沒有反對過,現在卻要他吃藥?這跟慢性毒害子女有何分別?父母究竟明不明白藥物副作用的嚴重性?(吳鍾坤攝)

我很清楚明白吃過 ADHD 藥後的禍害!我親眼見過我其中一名真有需要服藥的中學生,在服藥後的折磨跟一個在病床上臨死的病人無別!對,他服藥後的確減少了騷擾人的行為,可是有誰會忍心看着他辛苦的在桌上伏着、呻吟着,然後看着他一天一天消瘦?說真的,看着一個活潑的學生,變成垂死的人,我寧願他騷擾我課堂!

學生被確診,純粹只因家長在家觀察的所謂『頑皮』的行為,但學生從來也沒有在校頑皮過!他頂多只是較呆滯丶在課堂上發白日夢丶專注力不足。那學生根本不是沒能力自我控制,根本無需藥物!

我很、很、很激動的跟社工說,父母根本從沒有給予過二年級兒子郁動的機會,狗也會發癲,何況是人?兒子患有不同情緒病及專注力不足,全是父母弄成的!父母根本沒有給予過兒子機會消耗精力,不在家動,可在哪裏動?這究竟是怎麼的一個世代?我也快被怪獸家長迫得要發瘋了!

而這幾天,我都看不到那學生,因為他請了病假。很擔心,又很無助,但始終老師不是家長,不可以替孩子下決定。

其實孩子需要的只是愛和包容,而絕非標籤!請停止傷害他們!」

希望看完這個故事的你,停一停,想一想,究竟孩子需要的是什麼?而在這些標籤、問題下的孩子,真正的一面又是什麼?(吳鍾坤攝)

家長不知藥物副作用 隨時害孩子一生

小宇:

其實在美國,已經就對未成年精神病患者處方藥物展開過討論。

根據公民人權委員會(CCHR)資料顯示,在美國有 840 萬名小孩接受過精神科藥物的治療,當中更有 100 萬是 5 歲或以下。而這些藥物很多也有其他副作用,例如依賴性、呼吸道問題、引至心臟病等等。所以委員會開始倡議一系列提升父母對藥物、病理知情權的工作,鼓勵父母選擇非藥物、對孩子無損害的治療方法。

可能你會說,分享這個故事或會令有需要的不去診斷,而普遍香港人就精神病患而去求診,還沒有到外國那樣普遍以致濫用的地步。但希望看完這個故事的你,停一停,想一想,究竟孩子需要的是什麼?而在這些標籤、問題下的孩子,真正的一面又是什麼?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