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教育-學生篇】戀愛不再是禁忌 以互動體驗助學生化解迷思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以往學校的性教育多以講座形式進行,內容重複說教,十分沉悶,學生難以投入。為了讓戀愛及性教育更能走進青少年內心世界,香港青年協會於三年前開始舉辦中小學戀愛及性教育計劃,以模擬戀愛體驗遊戲及互動劇場等形式,令學生從有趣的互動討論了解自己對戀愛與性的態度。學生在被尊重和不批判的情況下,更願意分享真實心聲。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課程以了解、關心、尊重和責任為4大主要元素,因為當學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自然會有關心的舉動;當有互相關心,相處時大家協調便是尊重對方;到每一步都會為對方設想,就是責任的表現。

小學生先學習了解自己做好準備

小學生的戀愛教育會由小三開始,他們還沒到談戀愛的年紀,所以社工會先教學生認識自己、如何愛自己,因為認識自己、學懂愛自己是愛別人的基礎。另外亦會讓小學生認識性別特質和性別定型概念,了解個人能力、性格和特質不應受性別影響。

到小五小六的階段,最常出現的就是同學之間傳緋聞,學生便要學習兩性相處之道。課堂上會開放讓學生討論如何處理緋聞、傳人緋聞是不是不用負責任等議題,希望他們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會有後果,不要只顧一時之快,要重視同理心。最重要是訂立心理和身體上的界線,要尊重對方,不可侵犯。這些都是青少年開展戀愛關係前需要考慮的因素。

青協青年工作幹事林亞絢姑娘指,學校會有迷思覺得在小學推行戀愛教育是言之過早,怕是變相鼓勵,但其實這只是教導小朋友從了解自己學習與他人相處。「小學生覺得小息一起玩、請你吃零食就是談戀愛,跟大人的定義不同,所以大人不用太緊張。」林姑娘說。

中學生踏入實戰階段

至於中學生,戀愛話題對他們來說更切身,所以題目也會更深入和以體驗形式為主。「學習愛自己」的題目都會繼續包含在內,因為當問到小學生如何欣賞自己時,他們會積極回答自己的優點,但到中學時學生不會再有同樣反應,或者會因在學業上缺乏成就感而自信心低落。社工希望讓他們知道人的價值不只在於成績上。

中學生對自己的了解會扣上多一點戀愛元素,例如戀愛對他們來說是什麼?林姑娘指,曾經有學生表示談戀愛是用來消磨時間,因為家裏沒有人陪伴,父母太忙碌。有學生更跟她說:「姑娘你跟我說戀愛?我經驗比你多。」這女生最長的戀愛為期一個月,最短一個星期,她常常換畫,指「沒有感覺就轉,有感覺就在一起」,所以林姑娘希望帶領中學生思考戀愛對他們的意義。不過她不會改變學生的想法,而是從他們的想法中了解到背後的問題,例如缺乏家庭照顧和朋友關心,再協助他們去面對。

互動體驗了解學生 度身訂造課程內容

無論是中學還是小學,計劃的重頭戲都是一節歷時約3小時的全級互動體驗活動。學生完成這互動體驗環節後才會進入課程,因為社工可以透過活動掌握學生的步伐,之後才可調較課節的程度,為學生度身訂造課程內容。

活動中會有不同攤位,讓學生自由參與。例如有攤位是要學生指出理想的男女朋友形象。有學生會希望對方是高大英俊,而社工就會提醒他們內在美也同樣重要,問他們:「如果他缺乏愛心,你能接受嗎?」透過選擇不同特質,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在乎對方的特質符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時,要留意自己有沒有同時裝備好自己,符合到別人的要求。另外,也會有規劃「戀愛線」的活動,讓學生表達自己對於戀愛有什麼計劃。林姑娘指,有學生會保守一點,要結婚後才可以有性行為;有些學生要有經濟基礎才可拍拖,從中可以看到不同學生的價值觀。

學習戀愛關係中溝通的重要性

除了以個人單位進行的遊戲,活動中亦有雙人遊戲(不限男女配搭),讓學生了解戀愛關係中溝通的重要性。有學生跟林姑娘分享自己跟女友拍了兩年拖,很多事情不用說出口都知道對方的想法,但林姑娘就反問:「你跟父母同住10幾年,也是他不用開口媽媽便知道你的想法嗎?」可見有時候學生會輕視溝通的重要性。

其中一個遊戲是同學甲和同學乙各執一塊白板,把在戀人、學業、家人、課外活動等各方面的時間分配寫下來,然後二人再湊在一起看,學生自然明白戀人之間需要協調。如果一個只分配一成時間予情人,一個卻分配九成,必定會有衝突,一段關係需要互相協調溝通才可順利發展。

另外表白和分手都是非常講求溝通技巧的環節。學生需要抽取不同題目,在故事背景下嘗試表白和「被表白」。他們有過體驗後,便會明白當自己表白和拒絕他人時,同理心十分重要,要懂得如何表達才不會傷害別人。社工亦會提醒學生一旦決定結束關係,要留意「天時」、「地利」、「人和」,包括避免在大時大節、相識紀念日等提出分手、選擇安全的分手談判地點、說再見時顧及對方感受和尋找可靠支援後盾等。

戀愛教育需要師長協助延續下去

兩性的生理轉變學校就教得多,但戀愛教育卻較忌諱,以為會變相鼓勵學生談戀愛。林姑娘指戀愛教育的範圍很廣,他們只是透過不同主題,與青少年以正面和理性的態度思考兩性相處、溝通模式、法律責任等議題,減低他們對戀愛的迷思,以更成熟的態度面對情感關係。

計劃課程會設10至12個題目,學校可以按照學生的成長階段及需要,選取三個課題進行教學活動。每級的活動形式包括三節課堂討論(每節最少1小時)及一節全級互動體驗活動(每節2.5至3小時)。另外社工也會為教師和家長提供戀愛教育培訓活動,包括研討會、講座及工作坊等。當課程完結後,師長都可以有能力自己教學生,令計劃有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