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照顧 讓小孩感覺不適而哭鬧 美國媽媽分享8個育兒絕招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一位在美國生了兩個孩子的華人媽媽表示,很多讓小孩哭鬧的原因都是父母的照顧方法不對,讓小孩感到不舒服或精神崩緊,才會經常器鬧。她指從兒科醫生JANE GU和產前孕婦班都學得不少十分有用的育兒方法,實行過後,她兩個小孩在嬰兒時期都「乖巧得好像家裡沒有小嬰兒」,更懷疑自己的小孩是否不會哭。她看到朋友和鄰居被小孩折磨得精疲力竭,便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希望可以幫到一眾新手爸媽養一個乖寶寶。

絕招一:一哭就放下來,不哭才抱起來
這位媽媽指愛哭的小孩都是爸媽教出來的,剛出生的嬰兒還未聽懂說話,只靠條件反射來做判斷。而華人家長習慣孩子一哭就抱起來拍哄,JANE GU醫生指應該反過來,孩子一哭就放下來,不哭才抱起來作獎勵。重覆多次後,再年幼的孩子都會明白只有不哭的時候才能被抱。媽媽指這招非常靈驗,她嘗試把哭着的小孩放下,雖然自己心疼得肝腸寸斷,但一定要忍住,讓小孩知道哭聲並不能引來父母。在她的訓練下,除了生病、肚餓、累了或尿濕外,其他情況都不會無理哭鬧。

(VCG圖片)

絕招二:及盡戒除晚上吃奶,不要打擾嬰兒睡覺
這位媽媽被家庭醫生告知:「人類在晚上不需要進食!」對嬰兒來說,連續睡眠10至12小時比每隔數小時便吃一次奶更為重要100倍,爸媽擔心嬰兒晚上會餓是多餘的想法。她指大女兒在嬰兒時期於深夜要餵一次,這習慣一直延續至快兩歲,夫婦二人被折磨得非常痛苦。而小女兒則按照醫生的建議,從剛出生到一個禮拜便被訓練成每5個小時才吃奶,兩個禮拜之後,孩子已能一覺睡至天亮了,讓她和丈夫都徹底解脫。

絕招三:床是不會動的,不要以搖晃來咁嬰兒入睡
醫生表示快樂的嬰兒會躺在床上咿咿呀呀唱歌,而嬰兒大部分時間都需要待在「不會動」的床上,所以爸媽抱起嬰兒時不應輕力搖晃或來回走動哄孩子入睡,只要輕輕放在床上讓小孩自己睡就好,不要剝奪孩子躺在床上享受快樂的權利。他又提醒父母,嬰兒時期的大腦還是果凍狀態,因此不應大力搖晃小孩。

絕招四:小孩的抵抗比大人強10倍
當天氣冷時,大人和長輩都習慣為小孩穿上厚厚的衣服,什至被自己還要多,她指出小孩的抵抗力比大人好,所以對衣物的需求較少,當爸媽穿兩件時,小孩便不能穿兩件半,只能比大人穿的少,不能穿得更多。

絕招五:拒絕抗生素!
感冒、發燒是讓孩子增強抵抗力的過程,她指當自己小孩發燒時,最常做的就是冰敷,用乾淨毛巾及用保鮮袋包好冰塊冰敷在全身,30分鐘後便一定退燒,如果只是感冒而沒有發燒,就讓孩子吊着鼻涕,過幾天就會好。除了因手足口病被「騙」進醫院一次外,便沒有吊過鹽水或服用過抗生素。她指自己的小孩越來越強壯,從不生大病,如是小病了也是幾天後便自行痊癒好,病越少,哭鬧自漸減少。

玩得開心俾人打擾,當然唔高興!(VCG圖片)

絕招六:不要破壞小孩的專注力
幼兒在玩玩具、看電視或看圖書的時,總是靜靜的,她建議爸媽不要在這時打斷小孩,因為當任何人專心工作時候被阻礙都會覺得煩嫌,而小孩便會以哭鬧來表示不滿。她指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等於培養她們長大了能注意力集中做任何事情,即使是晚一點吃飯也沒關系。

絕招七:不要給小孩營造緊張的環境
這位媽媽認為只要沒有生命危險,也會鼓勵寶寶觸碰不同東西。她指很多華人父母經常以危險和髒為由禁止小孩,例如「別動,危險!」「站起來,地上髒!」「別摸,會刺到!」相反美國父母卻常說鼓勵的說話,例如「試試看,摸摸看」,讓小孩用五感去認識世界。而阻礙孩子接觸世界亦即隔絕了快樂的來源。

絕招八:一天只能批評兩次!
她指美國老師慎重交代父母也不可以隨便批評小孩,一天只能批評兩次,如兩次配額用完了就留待明天。因為在嬰兒時期批評並沒有用,嬰兒也不會犯錯,而愛批評的家長只會雞蛋裡挑骨頭,連大個便也指責「寶寶又幹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