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不認「色」│Mommy Amy

撰文:黃慧雯
出版:更新:

香港自開埠時便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當時歐亞裔、印度及巴基斯坦裔(在1947年前,印度及巴基斯坦為同一個國家。)便落戶在香港建設及經商,後來者則有尼泊爾裔在香港擔任啹喀兵守護香港,而菲律賓裔則在流行音樂上為廣東歌的黃金年代推上高峰。除此以外,目前居住在香港的,還有不少泰國、越南、印尼及緬甸等地的海外華僑後代。這些不同種族的在地人都豐富了城市的面貌

我中學時曾經在大量錄取少數族裔的本地學校就讀了三年,即使離校前,我仍無法靠外表分辨同學是屬於什麼族裔,但這不影響我們的友情,因為族裔的不同並不影響我們共同的喜好,我們喜歡看韓劇,追韓星,甚至模仿韓國團體跳舞。放學後,我們一起去溜冰,然後分享著一碗消暑的芒果撈。

讀書時期的青春回憶影響了我現在身為父母的育兒觀。當我們努力想讓孩子入讀國際學校或出國留學時,我們嚮往的除了是自由及優質的教育,我們亦希望藉著校園的多元文化來培養孩子的世界觀。自身的經歷讓我明白到,建立世界觀的主要元素是開放的思維及接納差異的胸襟。孩子天生是一張白紙,他們並不懂得標籤或排斥,友誼很單純直接,並且可以超越語言及文化的隔閡;偏見,往往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從環境中學得,而很多其實都不是來自親身的經歷。

現今面對的已是越來越講求跨種族合作的社會,而世界觀的培養其實不需要搭飛機出家門,我們在公園或在學校已能接觸不同族裔的朋友,下次見面,不用怯於文化的不同,簡單伸出友誼之手便能踏出認識的第一步。然後你會發現,這些同樣愛香港,以香港為家的朋友,我們的相同比不同更多!

 

Mommy Amy 
自小志願成為一名母親,現育有兩名小天使;3歲的囡囡Valerie及1歲的囝囝Wyatt;每日樂於照顧小孩並盡量不受外界影響下,堅持自己的育兒理念。 本著『愛分享』的個性,希望與各位爸爸媽媽分享有關親子的大小事。

更多文章:【重量級的父愛】因路人一句話 爸爸為愛女下定決心減肥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