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藝術計劃】從沉默寡言變得愛笑 赤貧小學生因藝術而改變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我們認識的「藝術」,往往局限於繪畫、雕塑、做手工,其實「藝術」比我們想像的更深更闊更遠,它可以是一張畫布、一疊命運卡、一個食譜,它可以陶冶性情,甚至打開封閉的心靈,衝突探索的恐懼,改造39個來自基層的小學生。
攝影:鄧倩螢

研究身高,也是藝術。

「有一個小朋友初來報到,無論說話還是畫畫,都只有一個訊息:『我要炸死所有人』。」負責3年藝術計劃「Sm-Art青年計劃」的邱歡智(Lynn)說。那是一個不太懂得表達自己的小學生,因為不擅於說話,當遇上不明白他的人時,不夠耐性的他只想揍人發洩滿腔的委屈和憤怒。

Lynn說,在計劃中的39個學生分別來自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和馬鞍山聖若瑟小學,他們都是基層家庭、就讀4年級的小孩,往往受家庭經濟或是複雜的家庭背景所困惑。除了像上述「要炸死所有人」的孩子,Lynn說參加者中,還有「不會抬起頭望人」、「不會笑」、「不會說話」和「沒有學習動機」的孩子。「有人問,教藝術都要3年這麼長時間?」Lynn說:「真的需要!第一年教他們要學會動腦筋,不能答『唔知道』;第二年教他們放下恐懼,勇於發問;第三年,要他們獨自做一個project,自己想題目、做資料搜集、思考表達方式,最後在大家面前展示成果。」

誇啦啦藝術集匯是一個非牟利團體,即使想做更多,資源人手也有限。CEO邱歡智也嘆只能「盡做」。

要讓內心充滿委屈、不滿、憤怒、失去動機的孩子,第三年肯動手做一個全由自己構思和製作的項目,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連學校都不知道我們在做什麼!」Lynn說。馬鞍山聖若瑟小學校長楊翠珊也坦言:「訓導主任跟我說,他們都頗嘈吵啊,在門外悄悄看一下,發現他們竟全部躺在地上!」雖然看起來有點胡鬧,但她問過小參加者們,異口同聲都說好玩,而且臉上漸漸出現了笑容,開始敢於和人聊天、有眼神接觸。「這個計劃又會帶小朋友欣賞不同的藝術節目,擴闊他們的眼界。有時他們和我說,我也是第一次聽到,不只孩子有得着,連我和老師也有得着。」楊校長說。

孩子的轉變當然也逃不出家長的觀察,就讀馬鞍山聖若瑟小學的伍凱琳在家中三個小孩中排行最大,母親說她從來沉默寡言,「但參加活動3年,她變得很有禮貌、願意和人溝通,個性也變得活潑開朗了」!

那個想「炸死人」的孩子呢?在Lynn和義工團隊與他3年的相處後,他已能順利用句子表達自己,而他也發現只要自己清晰表達,旁人原來願意理解他、關心他,那份互動和關愛撫平了他的內心,讓他變得愛笑,更懂得主動幫助別人。

+11

孩子們的Project更是超乎想像,跳出了既有對「藝術」的想像,除了繪畫、手作、戲劇,還有遊戲設計、漫畫、影片、堆沙、樂器製作、髮型設計,甚至和大家講都市傳說的恐怖故事、占卜等等。在早前舉辦的年終展演中,學生們更大膽地向來賓介紹作品,一片歡聲笑語,難以想像他們原本對事物毫無興趣的樣子。

Lynn說,藝術並不是用來投考名校的「工具」,「你見每位學生的作者都非常不同,他們按着自己的能力、喜好去做,沒有分好與壞、美與醜,他們都成功突破了自己。遺憾的是,香港對成功的定義太單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