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返學做咗咩?】5個更瞭解孩子校園生活的小方法│Mommy Amy

撰文:媽咪實驗室
出版:更新:

今個星期大部份學校都已開學了,相信父母們除了想知道小朋友在學校乖不乖,有無因想念父母而流淚外,亦會很想知道小朋友在校園的生活點滴。但除非本身小朋友是語文表達能力很強或愛講話的類型,父母便只能依賴老師的來電

非也非也,Mommy Amy 便想在此分享從自身經驗及學校老師傳授的小方法,令你也能從孩子身上獲取第一手資訊。

N班適用:

觀察小朋友進行「扮老師」遊戲

兩歲的小朋友多從模仿中學習,因此多給予小朋友自由玩耍的機會,很多時小朋友雖未能用言語完整地表達,但卻能用模仿的方式將學校的情景「扮」出來,老師如何同小朋友講故事、在學校與那一個同學仔一齊坐,都會一一展現在眼前,從中便能知道上課的情景了。

幼稚園適用:

父母亂吹,孩子反而講更多?

有些孩子不會主動分享或不擅於組織內容,如只問「今日在學校做了什麼?」,孩子或會因問題太過空泛,未必能夠即時回想或組織全日發生過的事;這時父母可以收窄問題,改成問孩子「今日在學校有沒有做圖工?」,以引導孩子向某一情節回想,繼而引伸更多分享。父母可以根據學校時間表問些相關問題,如當日有唱遊環節便可問今日唱了什麼歌,請她表演給你看。即使父母一時記唔起或沒有學校時間表在手邊,亦不仿故意給予錯誤資訊,小朋友因為有機會糾正你,或許會因此分享更多!

小小開場白: 「我今日從望遠鏡見到…」

有時你或許已從老師或其他家長獲取一些資訊,但想從孩子口中瞭解更多細節,可以利用「我今日從望遠鏡見到…」這個開場白來展開話題,孩子會因父母的關心而樂於分享更多。另外,當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一些不愉快事件而孩子又沒有主動分享時,這亦是個有效的導入方式。

從課後互動瞭解孩子社交狀況

如時間許可,可多安排與同學仔於校外的互動機會,如親自接放學時可與同學仔一起在學校附近的遊樂場嬉戲,或與同學仔相約於假期時一起出外野餐或親子餐廳遊玩;從中便能觀察孩子與同學仔的互動,從而瞭解其社交狀況,或在團體中表現的個性。

每日15分鐘,建立無壓力親子時間

最後亦是最重要,每日盡量劃出一段談心時間,即使短短十五分鐘亦很足夠。這段時間可以是一起往學校的路上或晚上睡覺前,大人收起手提,不問功課,不是溫習,只是簡單對話,不需要設立主題,即使沒有提及學校的事情亦不緊要;重點是建立無壓力的談話時間及環境。這個習慣的養成能建立親子之間的信任,讓孩子在未來遇上困難時有一個信任及安心的管道作分享及尋求協助。

在此祝大家都有一個豐富精彩的新學年!

Mommy Amy 

自小志願成為一名母親,現育有兩名小天使;3歲的囡囡Valerie及1歲的囝囝Wyatt;每日樂於照顧小孩並盡量不受外界影響下,堅持自己的育兒理念。 本著『愛分享』的個性,希望與各位爸爸媽媽分享有關親子的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