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發展】爸爸特有的溝通特性 建立幼兒社交溝通能力丨招雋寧

撰文:育兒教室
出版:更新:

當爸爸的回應與媽媽不同時,幼兒會注意到差別,從而學了新事物。研究發現爸爸發揮獨特的直接影響,在語言發展方面尤其明顯。

大人方式說話 挑戰孩子腦筋

爸爸一般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較媽媽少,自然就沒有那麼熟悉幼兒的說話方式,變相就沒有那麼「遷就」孩子溝通能力的程度。

幼兒覺得爸爸所說的話不容易明白,但富挑戰性。研究指出爸爸與子女的溝通特性包括:

1.指令:跟著我來。你要這樣做才行!

2.開放式問句:貓貓最喜歡吃甚麼魚?

3.提到過去了的事件:是火車呢,你記得爸爸昨天和你坐火車嗎?

4.沒有內容的擬聲:焦、嗚、嘟嘟、轟轟

旁人看來這些複雜的用語組合,「他怎會明呀」,看來對幼兒的語言能力要求太過高,但實際上卻挑戰他們動腦筋,推測和學習新用語。

這並非建議爸爸每天要與子女吟詩作對,遣辭措意時絲毫不遷就。只是當爸爸沒有媽媽那麼敏銳,自然而然地以「大人方式」溝通,本身已發揮作用,直接建立了幼兒的社交溝通能力。

研究者描述爸爸擔當了幼兒「與外界連結的橋樑」。在孩子還年幼時,爸爸別怕「嫦娥」(嘮叨),多與孩子說話。

具體建議

新手爸爸可以一邊吸塵,一邊就「吸塵,清潔地下,玩得乾淨」;一邊說「俾」,一邊伸出手掌……總之,讓說話和行動同時出現。洗澡是好時機,可以一邊說出身體的部位。到超級市場時,許多貨品成為你們的話題。

此外,制訂專屬父子、父女的閱讀時間是很理想的,與孩子一起閱讀圖畫,嘗試在書中尋找有趣的事物,發揮想像和創意。就算是重複同一本書問題也不大,可以讓孩子選擇想看的書。關掉電視或手機,清靜的環境可以讓親子更加專心和投入。

當孩子不知如何表達時需要爸爸的幫助。在鼓勵說出來時不妨反問他:「要說出來,爸爸才知道你要甚麼呀。是否要餅?還是要杯?」爸爸說「父愛的語言」是很珍貴的,若果能把愛說出口,孩子能更肯定收到你的訊息。如果「掛住你」太尷尬,就用英文說「Love you」吧。

參考: 
Lamb, M. E. (ed.) (2010). How do fathers influence children’s development? Let me count the ways. The role of 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 (5th ed.) (pp.8-9). Hoboken, N.J.: J. Wiley & Sons.

香港衛生署(2017),親職系列9 ——幼兒學說話之一(一至兩歲)。

作者簡介:招雋寧(父職研究及培訓經理)

作者組織網站:http://www.familyvalue.org.hk/rd.html

全職爸爸,認為世上沒有爸爸是兼職的。好奇心重,鍾意研究爸爸角色,希望有日搵到傳說中的父能量。每天在好爸爸中心上班,並負責管理一個研究父職的「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