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餅印研究】與BB愈似樣 爸爸參與照顧的意欲愈高丨招雋寧

撰文:黃慧雯
出版:更新:

爸爸Michael突然很感動地對太太說:「十個說女兒可愛的人,有九個都說似我!」「那又怎樣……」「事實反映了我都是一個可愛的人……」爸爸因女兒可愛而獲得自我肯定,你有沒有想過貌似爸爸,對孩子其實亦是一份祝福?

科學研究中,不論是雀鳥、魚、獅子、靈長目,甚至人類,那些男性都傾向會照顧那些屬於自己的後代,令後代更強壯健康。相反,若果這些男性不確定自己是否後代的「爸爸」,照顧的意慾就會降低。媽媽的養育行為甚少會隨著孩子外貌不似自己而改變,因為孩子是從媽媽的肚裡出來,這個舉動已確認了孩子屬於自己。

男人確保孩子出於自己血脈的方法,就要依賴直覺,看看孩子的樣子與自己有幾分相似。這就假設了爸爸會為了確保基因延續,而不自覺地更願意照顧「餅印」一樣的孩子。

理論與現實符合嗎?在德國勞動研究所的Tracey和Polachek為此曾進行一個親子外表相似度的研究。他們使用了美國的「破碎家庭及兒童福祉研究」的數據,分析那些不與媽媽同住的爸爸,會否因為孩子樣子似自己,而會投放更多時間與孩子相處。

學者在孩子出生時和一歲時分別進行檢測,排除了其他影響因素,例如:孩子健康程度影響父親照顧意欲。然後分別比較三組人:1)父母都覺得孩子似爸爸;2)父母都不覺得孩子似爸爸;3)父母的想法不一致的。

結果發現,孩子樣子愈似爸爸的,他們的健康愈好。學者確認「樣子似爸爸」對爸爸有提示作用,即paternal cue,能夠幫助爸爸投放更多時間給孩子,間接提升了直接照顧、管教以及提供經濟需要等影響孩子健康的因素。

雖然初生嬰兒的樣子是否似爸爸,不是任何人能控制,但也至少讓人了解多一點爸爸(男人)的生理機制。研究證實了有血緣關係的爸爸,在照顧孩子方面相較那些後父或其他男人多一份先天的內在動力。因此,社會政策上亦應鼓勵那些面對離異的爸爸,為了孩子的好處著想,不要阻止自己發揮親父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Tracey, Marlon R., Polachek, Solomon (2017). If look could heal: child health and paternal investment. IZA Discussion Papers 10866, Bonn: Institute of Labor Economics (IZA), url: http://hdl.handle.net/10419/170850

作者簡介:招雋寧(父職研究及培訓經理)

作者組織網站:http://www.familyvalue.org.hk/rd.html

全職爸爸,認為世上沒有爸爸是兼職的。好奇心重,鍾意研究爸爸角色,希望有日搵到傳說中的父能量。每天在好爸爸中心上班,並負責管理一個研究父職的「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