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法】先助孩子從實物計算中掌握概念 家長體諒心態很重要!

撰文:開卷有益
出版:更新:

編按:如何訓練小朋友掌握加減法概念?家長需抱持哪種心態?請見下文分享。

懂得數數了,學會加減法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我們該如何做呢?

首先,帶孩子在生活中用實物來練習。

最初的方法仍然是生活中學習、用實物學習。我們可以先拿三個小松鼠玩具,再拿來兩個,把它們放在一起,讓孩子數數有幾個,然後告訴他,這就是3+2=5,讓他也感知兩個數量可以合計。

這個過程可以像遊戲一樣隨時隨地進行,在桌子上算算一共有幾隻杯子,吃水果的時候算算一共有幾個水果,還可以讓孩子數手指頭、數人,等等。

帶孩子在生活中用實物來練習。(David Fartek/unsplash)

有人覺得孩子都三四歲了,數數、算數還得伸手指頭,實在是太丟人了。其實,這是孩子理解數學的必經過程,不用阻止孩子。實際上,任何真正的理解都需要過程。孩子從數物體不熟到逐漸熟練,再自然過渡到心算、口算,都是數學能力的真實體現。如果孩子連簡單的數量操作都沒經歷過,直接靠背誦記住心算、口算,那是拔苗助長。

事實上,孩子每一次數手指頭,都是在加深對加法的概念理解,數的次數多了,加法的過程也就清楚了。這個過程叫作內化,而且不是簡單的結果的內化,而是理解過程的內化。

孩子每一次數手指頭,都是在加深對加法的概念理解,數的次數多了,加法的過程也就清楚了。(Caleb Angel/Unsplash)

其次,從利用實物計算,逐步過渡到紙面上運用數字運算。

熟悉了用數實物的辦法學習加法之後,可以把實物操作與紙面數字對應。當然在這之前,還需要帶孩子認讀數字,不過這很簡單,通過按電梯層數、認門牌號、認巴士站牌、車牌號碼等簡單易行的方式,孩子很快就能將數字的字形同讀音對應起來。

具體怎麼過渡呢?在讓孩子數過兩隻小松鼠加三隻小松鼠之後,我們可以在紙上寫下2+3=5,在實物操作和數字操作之間建立聯繫。這樣的實物與符號反復對應地過程,會慢慢在孩子心裹建立起對符號的直觀感受,這也是未來抽象理解的基礎。

熟悉了用數實物的辦法學習加法之後,可以把實物操作與紙面數字對應。(Kelly Sikkema/Unsplash)

再次,可以給孩子一段時間自己摸索加法的策略。

有研究表示,小孩子最初數手指頭算加法,總是要從1、2、3開始數,比如算5+3,要先數1、2、3、4、5,再數6、7、8。等到下一階段,他們會發現可以直接從較大的數字5開始,再數3個數。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節省時間,未來再學習更大數字的加法也會變得順利,例如算75+10,可以直接從75出發,不用從頭數75個數。但這種高級策略不是很快就能被發現,如果讓小孩子自己摸索,可能要一兩年。

所以,在孩子掌握了基本的加減法之後,我們可以慢慢等一等,給孩子自己發現的時間。更高級的策略當然還包括數軸,以及紙面上的豎式計算,但那些都是幾年之後的事情了。

在孩子掌握了基本的加減法之後,我們可以慢慢等一等,給孩子自己發現的時間。(Jonathan Borba/Unsplash)

最後,孩子理解了加法之後,可以試試感受減法。

加法會算了之後,我們可以從一堆物體裹拿走一些,讓他感受減法。有了加法基礎,減法就很容易理解。我們可以重複上面的過程,帶孩子深入地理解減法。

這裹我想再談一談家長的心態和耐心。

上面我們說的幾個階段,邏輯上非常簡單,但孩子要掌握起來,可能會持續好幾年的時間。也許你從兩三歲開始教,孩子到了四五歲才能算對加法,不過,這都很正常。

小孩子學東西,常常是第一年懵懵懂懂,到了第二年突然就懂了。這中間有漫長的過程需要等他慢慢消化吸收。所以,無聊我們給小孩子做甚麼方面的啟蒙,最重要的都是調整自己的心態,永遠不要抱着「我教了,你就應該會」的潛意識,從一開始,就應該告訴自己,「我今年教,他明年會」。要給孩子時間,等待他自己理解消化,即使這個過程很漫長,因為沒有這一步,就沒有後來的通透。

要給孩子時間,等待他自己理解消化,即使這個過程很漫長。(Jerry Wang/Unsplash)

這也是我一直建議數學啟蒙在家進行的原因,孩子最初領會數學概念的每一步,可能都要一年半載,只有家庭能給足這段時間。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萬里機構)

書名:《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

作者:郝景芳、王立銘

出版社:萬里機構出版有限公司

01撐場現正歡迎各位爸媽投稿,紀錄做人父母及孩子的一點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