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之難・三】台美合作拓展東盟 難抵消RCEP關税衝擊

撰文:楊家鑫
出版:更新:

東盟地區在中美博弈格局下成兵家交鋒之地,在中美台三角博弈下,台灣試圖加入美國印太戰略,希望通過美國開通往東南亞的通道;東盟10+1的RCEP將於年底簽訂,在兩岸關係緊張下,台灣很有可能被排除在外。而蔡英文力推的「新南向」,除了建立在與中國大陸作為對手的平衡之外,對台經貿的幫助為何,政策發展至今,似乎應該進行階段性的總結,試圖看南向的難處,而因着難處又可以看到什麼轉機?

蔡英文第一任期提出「新南向政策」至今四年,隨着中美貿易戰與新冠疫情影響,台商掀起新一波東南亞投資熱潮,但也面臨新挑戰。中經院台灣東盟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接受多維新聞訪問時指出,大量外資湧入將讓東南亞工資與土地價格飆漲,缺水、缺電、缺工等問題會更窘迫,同時也面臨對美出口過熱及其他地緣政治風險,這都是新南向政策未來要必須加強協助廠商評估的。

她表示,雖然東南亞各國私下都高度肯定台灣,但在正式場合還是無法避開「一中政策」。這也是新南向政策想推動更新與東南亞國家的「雙邊投資協議」時,仍有許多國家顧慮重重,而洽籤自貿協議、參與區域整合更難以施力。想改變這種情況有難度,但東南亞國家在政治領域以外,會非常願意與台灣加強合作。

蔡英文第一任期就上馬新南向政策,然而被部分輿論批評「說得比做得多」,然而政策預算少、一中政策等障礙也是不爭的事實。(多維新聞)

徐遵慈指出,所以很多人也會提醒台商或政府說,新南向政策應該被定位為一個以經濟考慮為出發點的「產業政策」,不應該被認知為一個高度政治性的政策。對於台商的投資佈局,台政府應該尊重台商自身的投資決策,能做的是提供更多信息、增加投資便捷與保障等等。

仍在預熱的新南向政策

淡江大學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林若雩接受訪問時則認為,新南向政策四年來確實有些成績,雙向投資都有增加,但也確實有做一些檢討的必要。研究東南亞的學界感覺,各部會推動新南向更重視數字,把許多原本就在做的交流通通塞進去。

她表示,同時,各部會橫向聯繫不夠緊密,有些機關會做雷同的事情。早期台灣經建會可以統領南向政策,現在國發會沒有這個權力,就算有一個好想法,也沒辦法讓各個部會聽話,應該要有適合的機關統合新南向政策。

林若雩表示,但也不能要求新南向做得多成功,畢竟前面四年預算也就200多億新台幣(1元新台幣約合0.033美元)。前四年算是在預熱、了解的階段,相信下一階段可以提出比較好的政策。

然而,台灣南向政策從李登輝時期就開始,照理說對東南亞的了解應該有所累積才對,為何到蔡英文這四年才有在做的感覺?林若雩表示,人脈或政經談判經驗不能說完全沒有,不明顯的緣故可能是台灣多年來外交政策以美、歐、日、韓等大國優先,東南亞一直都是排在後面的,分配資源有限。

中經院台灣東盟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認為,RCEP不僅會增加台商的關税障礙,在服務貿易開放上,也會面臨待遇落差。(楊家鑫/多維新聞)

RCEP或引新一波台商南下潮

另一方面,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預計在2020年底將簽署,可能2021年就會生效啟動,台商大多認為短期內台灣無法參加,都非常擔心屆時將更增加對台灣的關税等障礙。徐遵慈指出,台經濟部說RCEP對台灣出口影響不大,原因是台灣出口有六成是零關税的電子資通訊產品,但其他的機械、自行車零組件、石化、農業等產品仍面對極高關税,勢必受到影響。

她表示,因為RCEP更不利這些產品出口,這會打擊台灣調整產業結構的努力,無法打破出口高度集中在電子產業的情況。同時,RCEP也將開放服務貿易、增加電子商務等新興議題,台灣服務業在當地勢必面臨很大的待遇落差。

徐遵慈指出,影響更大的是,很多台商會擔心從台灣出口過去很難,乾脆到當地投資,很可能湧現另一波從台灣到東南亞投資的熱潮。

林若雩也表示,因為中國大陸的關係,台灣加入RCEP的機會極低。現在已經不是台灣經濟奇跡的時代,際遇自然不同,怎麼從美中台拿利益,東盟國家其實非常清楚。

淡江大學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林若雩認為,新南向經過四年預熱後,應該加強統籌機制,政府與民間應該緊密合作。(林若雩供圖)

台美合作難抵消RCEP衝擊

至於美國伸出友誼之手,希望與台灣合作投資東南亞基礎建設,以及建立信賴夥伴聯盟等,徐遵慈指出,美國的作法是在與新南向國家談雙邊合作時,拉台灣一起合作,台灣會多一點管道參與合作,但無法抵消RCEP的關税衝擊。

林若雩則表示,「我甚至覺得美國是被台灣拉進來的,可能是80%是台灣主動,20%是美國也願意」。美國支持新南向是有幫助的,美日印澳的印太戰略也一定會加入。台灣應該藉此與友我國家做進行國際聯盟合作,深化戰略伙伴關係。

而談到台灣新南向與美國印太戰略的結合是否有助新南向政策或幫助台灣產業,徐遵慈表示,之前台美在新南向國家的合作,主要是在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FT)下進行,由台美共同為東南亞、南亞國家培訓人才等,活動多在台灣進行。但些活動與台灣產業和企業較無關聯,未來台美如能真正進一步擴大到基礎建設與產業鏈的合作,對台灣產業才能真正加分。

徐遵慈強調,台美政府有意在印太地區加強合作是好消息,與推動台美在未來怎麼發展還不知道,但廠商目前為止還是非常小心。相信美國也不會想要把它政治化,美台很多地方仍切在產業、商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