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傳9月公布「縮表」 一文睇晒對香港3大可能衝擊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美國聯儲局6月議息會後提到,計劃於今年內啟動縮減4.5萬億美元資產負債規模﹙「縮表」﹚的安排。近日,有消息指出該局打算在今年9月宣布「縮表」行動,雖然未經官方證實,但「縮表」已是遲或早的問題。
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聯儲局持續收購資產,令這所全球最具影響力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膨脹至 4.5萬億美元﹙約35萬億港元﹚,規模比港股總市值28.5萬億還要多,一旦縮表收水,對市場有何啟示?

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強調利率才是主要貨幣政策,QE只是非常規措施。(路透社)

Q: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為何這麼龐大?

A: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聯儲壓低長期利率,降低借貸成本,亦利用非常規貨幣政策救市,合共採取3輪量化寬鬆(QE)措施,在市場上買入美國公債、房貸抵押證券 (MBS)及機構債券等。這些措施為市場釋出了大量的美元流動性、穩定了金融市場的秩序和重振投資者對經濟的信心。

現在看來,一連串的「救市」措施已取得成效,美國經濟也重拾升軌。但代價是令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從金融海嘯前的9,000億美元,暴增到現時的近4.5萬億美元,等同於美國GDP的25%。當中包括美國國債、MBS、其他資產,分別佔聯儲局資產負債表的55.1%、39.5%及5.4%。

曾經為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於2008年金融海嘯中破產,震驚全球市場。多人不滿政府政策只保障銀行業人士。 (路透社)

Q:為甚麼要縮減資產負債表?

A:美國推行量化寬鬆措施是因為金融海嘯後情況嚴峻,不得不採取「非常規貨幣政策」,但現在美國經濟升勢已成,失業率回落,通貨膨脹接近目標,於是美聯儲希望可以縮表(市場料主要的方法是逐漸退出「再投資」,當手持的債券到期時,不再將資金重投債市),將資產負債表減少至正常水平,待再有需要時才出動這「非常規貨幣政策」。聯儲局在公佈縮表計劃時也重申,利率才是未來主要調整貨幣政策的手段,即是除非利率減無可減,否則不會再展開量化寬鬆。

而且,不同機構和經濟學家,例如國際清算銀行都警告,在經濟復甦時也不消除刺激措施,將會令市場長期利息低迷,扭曲市場風險偏好,令債務不斷積累、金融風險行為加劇,破壞全球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於是美聯儲希望縮表,令經濟「正常化」。

美股今年屢創新高,除了是憧憬特朗普改革外,「熱錢」充斥也是一大原因。(路透社)

Q:市場為什麼怕縮表?

A:2008年金融海嘯後,除了美聯儲外,歐洲央行、日本央行、中國人民銀行也同時擴張資產負債表,令全球經濟出現了最猛烈的一次流動性擴張,「熱錢」推高不同的資產價格,是現時多國股市創新高的一大主因。一旦美聯儲跟其他央行開始縮表,將會抽走市場上的「熱錢」,出現流動性緊縮,很有可能令資產價格下跌。

有專家指出,日本曾於2001年開始實施量寬,5年間共向銀行買入37萬億日圓國債。其後日本於2006年3月開始快速縮表,3個月內縮表共38萬億日圓。縮表為日本股市和經濟帶來大動盪,日股於其後3個月內跌了13%。

美國縮表會令全球「熱錢」減少,香港資金池將有所縮減。(視覺中國)

Q:縮表對香港有何影響?

A:理論上,縮表對香港經濟來說會帶來3大衝擊。第一,香港作為開放型經濟體系,十分受國際資金流動影響,自2008年美國實行量寬以來,香港便流入了約1,300億美元的「熱錢」,一旦國際資金開始緊縮,加上港美息差持續擴闊,資金很大機會也會在香港快速流出。第二,縮表將提升美國息率,這將加大了香港加息壓力,長遠而言令香港借貸成本和按揭成本上升。第三,縮表也會令美元進一步走強,因為港元和美元掛勾,所以美元和港元資產,對國際市場來說都會顯得貴了,港元資產有機會出現價格調整。

話雖如此,最終關鍵還看美聯儲局公布的縮表路線圖是如何走。市場目前普遍預期,當局的縮表步伐並不快速,要把資產負債表規模由4.5萬億美元縮減至2.5萬至3萬億美元水平的話,整個過程需要3至4年,即2021年至2022年左右才會完成。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博士就預計,縮表會增加中長期資金流向的不確定性,但認為縮表工作將有序和緩慢進行,料不會對香港的金融市場和資金情況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