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協議破世界紀錄 特朗普「貿易失衡不怪華」有因由

撰文:余秉峰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今日結束訪華行程。這位主張「美國優先」的總統,此行可謂「美滿」,皆因在他見證下,中美企業簽訂了15份商貿協議的儀式,金額達到破紀錄的2,535億美元。
以往,特朗普不時促使中國收窄對美貿易顯著的順差,「平衡」雙邊經貿關係,但今次竟一改口風,稱不會因貿易失衡而「責怪中國」。這亦難怪,站於中國角度,經濟實力已今非昔比,無須全盤接受美國要求之餘,更有望「以退為進」,爭取一個自己最想要的理想局面。

特朗普訪華的首要工作之一,是為美國商界爭取來自中國的生意。(新華社)

中國經濟實力僅次美國  已有談判籌碼

特朗普的訪華團有29家美國企業的代表隨行,早就為今次兩國交手奠下濃厚的商業色彩,中、美昨午也確實簽下了15份商貿協議,涉資逾2,530億元﹙美元・下同﹚,折合約1.97萬億港元。其中,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與西弗吉尼亞州的協議涉資最多,達837億元,用作投資州內的頁岩氣和化學品生產項目,其他協議則涉及飛機、大頭和汽車等項目。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表示,這一系列協議刷新世界經貿合作史上的新紀錄。收到「大禮」的特朗普事後也一改口風,稱不會因貿易失衡「責怪中國」。

這亦難怪,今天中國經濟實力已不可同日而語,未必要為特朗普過往的「失衡論」處處讓步。根據世界銀行今年初的報告,在2015年,美國GDP雖然達18萬億元,佔世界GDP總量的24.3%,仍是「老大哥」,但中國亦不輸蝕,以11萬億元GDP、14.8%的佔比排名第二。而在過去兩年來,中國的GDP增長速度顯著較美國快,兩國的經濟實力差異可能進一步縮減,中國與美國進行經貿談判時更有「牙力」。

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產品,多數屬「勞動密集型」,利錢較薄。(路透社)

貿易不平衡屬表象 美國借題發揮

再者,中、美貿易失衡未必是有理據的指責。據中國海關統計,中國在2016年對美國出口貨物貿易的金額是3,850.8億元,從美國進口的金額是1,344億元,看似中國每從美國進口1元的商品時,就向美國出口約3元的商品,「淨賺」近2元,但「魔鬼在細節中」,美國商界仍從兩個層面撈得好處。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海外網》撰文,指相當一部分的出口金額,是在華美資企業向美國返銷所得,利潤實際屬於美國。

事實上,中國目前向美國出口的多屬勞動密集型產品,附加值較低;相反,美國向中國出口的產品附加值卻相當高。換言之,中國在雙邊貿易中賺得的「毛利」較低,美國反而享有較高「毛利」。《聯合早報》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江雨指出,美國口說貿易不平衡,真正的不滿卻是中國削弱了美國在全球制造業的龍頭地位。

況且,美國亦從雙邊貿易中取得好處,根據中國商務部資料,在過去10年間,美國有30個州對華貨物出口最少增長1倍,更有4個州增長超過5倍。由美國商界組成的美中貿委會更估計,在未來10年,美國對華貨物和服務出口將增長1倍至3,690億元。與此同時,中國對美出口額,只佔中國GDP的3%左右,著名中美經濟關係專家杜大偉接受《明報》訪問時就直言,美國對中國沒有很大影響力。

中國或局部讓步,爭取美國放寬出口到中國的高科技產品數量。(視覺中國)

中國或局部讓步 換取更多利益

然而,中國未有讓特朗普空手而回,一來自身經濟上有需要,達成以上貿易協議屬順水推舟,二來以退為進,方便換取更大的利益。《聯合早報》引述中國學者意見,指中國會在某些領域做適當妥協,除了換取美國在貿易糾紛問題上讓步,更深層次的意義是為特朗普留面子,鋪路中美未來合作,包括爭取美國對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方面局部「開綠燈」。

在一系列高科技產品中,集成電路和人工智能等正是中國最需要的產品。單計集成電路,中國在去年進口了2,270億元相關產品,這金額比原油、鐵礦砂和初級塑料三種大宗商品進口總額還要多,但美國只佔當中的4%,成因是美國自身管制集成電路的出口。此外還有不少「紅燈」,例如有中資私募基金斥資13億元收購美國芯片製造商Lattice,卻在近期遭到特朗普否決,及美國共和黨參議員John Cornyn針對中資推動收緊投資審查的法案,限制中資涉足美國用於軍事領域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今次中方讓特朗普得償所願,可以成為他日談判的籌碼。

從上亦不難發現,中、美間貿易存在「不平衡」的現象,部份原因是美國政府及政商界一手造成。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早前引述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報告,指假如美國將對華出口管制程度降至對巴西的水平,對華貿易逆差最多可以縮減24%,如果降至對法國的水平,則最多可縮減34%。美國若真心想收窄對華貿易逆差,增加出口中國需要的產品是關鍵之一,有助美國商界賺錢,也讓中國買到缺乏的高科技產品,達成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