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end不只靠林明禎 用facebook尋上等客 母企半年收入勁增5倍

撰文:余秉峰
出版:更新:

網上貸款平台WeLend去年中找來「大馬女神」林明禎做代言人,隨後1個月的貸款申請宗數按月勁升50%。
WeLend的母公司是WeLab,聯同旗下另一移動借貸平台、內地的「我來貸」,過去5年已累計處理約2,184億元貸款,當中近半數屬今年新增貸款,增長速度迅速。
WeLab創辦人龍沛智透露,業務能在約5年間急速擴張,除了宣傳得宜,還因公司利用金融科技便利客人申請貸款,及提高發掘有借有還「上等客」的準繩度,小至Facebook帳號,原來也是他們降低壞帳率的工具。內裏乾坤,交由WeLab管理層親身解碼。

林明禎有「大馬女神」之稱,至今仍是WeLend的「生招牌」。(資料圖片)

「唔見客」 逾期率亦低於1%

龍沛智表示,WeLab旗下平台的30天的逾期率低於1%,參考香港的信貸資料庫數據,表現優於同行整體水平。龍認為,當中原因是WeLab平台的電腦系統應用了不同金融科技,有助降低壞帳率,例如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電腦系統會分析過往客戶的多個背景資料,總結出不同客戶的信貸質素,這些資料包括客人的住址、社交媒體和填寫申請表的過程等。

據WeLab資料庫,願意向Welend授權提供facebook帳號的客戶,信貸質素較佳,並與不願授權的客戶有顯著差異。該公司香港區總經理李家達估計,較願意公開個人社交媒體帳號的人,會更傾向妥善還錢,屬「有借有還,上等人」。不過,基於商業原因拒絕兩類客群的實際差異程度。李家達強調,WeLab只是取得客戶facebook帳號,但無法收集太多帳號中的私人資料,因為facebook方面並沒向WeLab開放資料分享。

龍沛智補充,一定在客戶授權及知道用途的情況下,取得客戶的社交媒體帳號,當客人終止業務關係或要求刪除資料,Welab會在一段時間內刪除。對於內地客戶,李家達指會透過其他渠道進行類似的檢測,例如支付寶帳號等。龍沛智表示,WeLab因客戶欺詐引致的損失近乎零,「但我哋從來唔會見到啲客」。

龍沛智表示,可通過併購壯大WeLab,不一定要上市。(余秉峰攝)

商業機構也是「客」

龍沛智續稱,香港的分公司會利用AI系統辨證件相片是否屬於申請者,降低了成本;內地業務則和微信合作,在微信應用程式中引入chatbot,客人可從中向機械人查詢。龍指出,這些應用可以將每月用於客戶服務的資源減少最多七成,而在今年間,WeLab約70至80%的收入來自網絡貸款業務,即是從市場借入資金後,再向客戶貸款賺息差。

至於餘下的20至30%的收入,則來自「B2B」(商業機構對商業機構)業務。龍沛智解釋,其實不少內地銀行沒有網上貸款系統,它們為了保持競爭力,會找Welab協助建立或授權使用糸統,並感到有關方面的需求龐大。此外,龍沛智指WeLend的客群年齡層較年輕,主要在20至35歲之間,整體收入水平亦較社會上同樣年齡的人士為高,旗下的機械學習系統又可以地推算客戶可能感興趣的事物,再向他們推介來自合作機構的金融產品,進行交叉銷售,吸引中、港金融機構尋求合作。目前,WeLab已與40間機構落實合作,包括眾安保險(6060)及郵儲銀行(1658)。龍預期,B2B收入佔比有望在明年升至50%。

李家達強調WeLab獲客戶授權提供fb帳號,也無法收集太多私隱資料。(余秉峰攝)

龍沛智:未有上市計劃

龍沛智表示,WeLab今年首次錄得盈利,上半年收入按年增長5倍,近日完成B+輪融資後估值大幅提升,「而且(招募融資期間)超額認購添」。在B+輪融資中,WeLab揀選了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國際金融公司、瑞信和建銀國際,向它們進行股權融資,比較特別的是,當中有機構額外向WeLab提供債務融資。經過多次融資,WeLab的總集資規模升至4.25億美元、折合逾33億港元。

WeLab約有500名員工,分佈在香港、內地和印度,其中80人在香港,並在印度有一個小型研究中心。龍沛智表示,留意到近期很多科技金融公司進行IPO,但讓WeLab進行IPO屬言之尚早,日後要用新渠道壯大公司的實力,除了上市之外,併購都是選項,未來若要擴展新業務地區,會考慮移動裝置流行、年輕人數量多的國家,例如泰國和菲律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