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中國發展遇阻 專家:要發展「小確幸」元素 加強體驗經濟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雙11剛過去,市場聚焦網購平台發展成怎樣、零售額多少,但似乎較少關注實體店的問題。屈臣氏中國近年業績倒退,內地有媒體分析,該品牌面臨各方面競爭,「是時候改變了」。

在雙11期間,屈臣氏除了線上線下促銷之外,還推出「門店速提」和「閃電送」服務。

截至6月30日 內地市場開店3014間

經濟參考報訪問了業內人士認為,屈臣氏中國已經告別發展黃金時期。而該公司單單設立網上銷售並不能解決問題,建議要有新的變革,加強核心競爭力。

屈臣氏在1989年進入中國市場,2005年起加快拓展步伐,2007年開店超過300間,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國市場已經擁有3,014間店舖,註冊員會人數超過6,000萬人。

屈臣氏中國近年快速開店,但最新業績顯示同店銷售卻下降。(視覺中國)

上半年收入微跌0.1% 同店銷售挫6.2%

但另一方面,屈臣氏中國業績卻停滯不前。根據業績報告,2016年中國保健及美容產品分部收入首次下滑,按年跌4%至209億元。而2017年中期年報顯示,該分部收入為106.15億元,按年微跌0.1%,同店銷售下挫6.2%。

經濟參考報引述連鎖零售行業專家稱,過去屈臣氏以商業定位精準、布局合理、供應鏈系統完善等優勢快速發展,成為一段長時間的商業神話。不過,現時這些優勢的附加值正逐漸降低。

着重毛利高的自家品牌 錯過日韓潮流

當中的問題除了電子商貿和其他零售商的威脅,較少外國品牌也有影響。原來屈臣氏店內的產品分別自家品牌、進口品牌及本土品牌3大類,其中自家品牌佔約30至35%。這樣雖然可以得到較高的毛利率,但就錯過了近期流行的日韓品牌。

面對這種情況,屈臣氏中國已經求變,今年3月高宏達接任屈臣氏中國行政總裁之後,就推出增加彩妝及日韓藥囡品牌等計劃。

專家認為,屈臣氏要強化自身優勢,加強體驗式消費。(視覺中國)

要解決新零售的「互動」、「社交」

而上述鏈鎖零售專家表示,屈臣氏雖然開通了電子商貿,但沒有解決新零售中「品牌互動」、「社交」兩大關鍵環節,同時也不能有效利用消費者數據和營運數據。

他認為,這是包括蘇寧、國美(0493)等零售商面臨的共同問題,建議屈臣氏可以進一步加強與消費者互動,建立更年輕化、差異化的消費和品牌認知模式。

專家建議,屈臣氏要解決互動及社交兩大環節,又可以利用感情主導的「小確幸」消費模式。(視覺中國)

着重實體店體驗 引領消費者「追求幸福」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企業管理研究室副研究員趙劍波則認為,屈臣氏可以建立體驗式社群經濟模式,以及基於情感經濟學的「小確幸」模式。

他認為,消費者需要實體店的體驗和社交,單憑網上購物不能滿足人們美好生活的要求。因此屈臣氏要與互聯網互動,加強線下店的體驗經濟和社群經濟。另外要多些「小確幸」元素,引領消費者「追求幸福」,發展阿里巴巴、京東不能代替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