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Fintech「大踏步」  機械人理財打開財富科技之門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今年香港政府出口又出手力谷金融科技(Fintech),加上業界早已蓄勢待發,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明年或到達「臨界點」。綜合專家意見和報告,一眾金融科技應用之中,下個跑出的很可能是財富科技(Wealthtech),尤以機械人投資顧問(Robo-advisor)最教人期待。
以香港為總部的亞洲首間機械人投資顧問公司8 Securities創辦人Mathias Helleu便表示,對在港發展機械人理財充滿信心,相信該科技很快便會普及。究其根本,相比內地,香港較難在金融科技上有太多的「破壞性創新」,在固有的金融業優勢下穩建發展,也許才是最適合香港的金融科技發展道路。

金融科技是2017年金融界的「潮語」,香港金融界尤其關注香港哪一個金融科技範疇會跑出。(路透社)

2017年即將結束,今年出現得最多的財經詞彙,金融科技肯定上榜。一如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報告預計,明年香港的傳統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會變得更密切,2018年香港金融科技發展將到達「臨界點」,邁出應用一步,協助銀行業更高效地管理成本及提升收入。

無庸置疑,金融科技正衝擊傳統金融業,將其「斬件」,大概可分為支付(Payment)、借貸(Lending)、人工智能(AI)、財富科技(Wealthtech)、大數據(Big Data)、網路安全(Cybersecurity)、區塊鏈(Blockchain)、監管科技(Rectech)、保險科技(Insurtech)等。香港Fintech「大踏步」,該往哪條路走?

中大工程學院金融科技學士學位課程主任陳南特別看好香港在財富科技上的發展。(吳煒豪攝)

財富科技備受關注

陳南教授是全港首個金融科技本科課程(由中文大學工程學院開辦)的課程主任,熟悉香港金融科技發展。他認為香港金融科技發展難照搬內地成功模式,預期香港在金融科技上的「破壞性創新」不多,主要會是香港本身優勢產業(例如銀行、投資理財)上的漸進創新,當中尤其看好投資理財上的金融科技創新。

這看法跟國際報告不謀而合,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德勤的金融科技報告便認為,以香港目前的能力和機遇計,本港在財富管理、智能投資顧問、外匯交易等範疇都有進一步的發展潛力。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安永的《金融科技採納率指數》報告則表示,香港在「財富管理」及「儲蓄和投資」範疇的金融科技採用率均列入全球第五。

香港基金管理業務合計資產於近年屢創新高,至2016年年底達18.3萬億元。單是今年上半年,獲證監會認可的基金便有超過2,200個,較三年前上升12%;在港註冊的基金亦增加約50%至745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亞太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伴隨而來的財富為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尤其是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財富科技的3級應用

財富科技對財富管理業的革新可分作3個層級。第一,陳南教授解釋,以前的理財服務都是基於「紙面上」的,對顧客的了解片面且分散,將來如果全面「無紙化」、「數碼化」後,會有更整合的資訊和數據,更了解僱客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習慣,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給客戶。

東亞銀行計劃於2018年前將香港全線分行全部「無紙化」,陳南估計其他銀行很快也會仿傚。(東亞銀行)

第二個應用層級是「機械人投資顧問」,通過預設了電腦程式的人工智能擔當投資顧問,大大降低對不同顧客提供理財意見的人力成本,以往需要專業投資人才「單對單」提供、本來可能要有100萬元資產才可享受到的專業理財顧問服務,現在一般人都可以享受,而且由人工智能給出的投資建議也會較統一,比較不受情緒等因素影響。

前兩級應用,如果做到,已經可以大大提升香港財富管理業的競爭力,但更令人期待的是財富科技的第三級應用──直接交由人工智能設計投資組合、連接券商,進行自動化交易,嘗試「擊敗市場」。但陳南提醒,人工智能和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等技術其實還未完善,AlphaGo在圍棋界打遍天下無敵手,不代表人工智能也可以在規則多變的投資市場取得成功。「AI一個很大的缺點是沒有大局觀,世界上發生了一些改變整個投資環境的事,AI都未必會知道。如果市場變了,但繼續用舊規則,隨時會損失慘重。」陳南表示。

機械學習技術未完善,人工智能未必可以「打贏市場」。(路透社)

事實上,現時市場上大部份由人工智能設計的投資組合,都主要投資在風險較低的跟蹤指數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上,以人工智能設計為主的進取基金可說是少之有少,全球最大對沖基金之一的Man Group是其中之一。他們5年前已經開始作相關的試驗,開始了以人工智能設計作模擬投資,2014年更開始用「真金白銀」實戰。該基金行政總裁Luke Ellis今年接受外媒訪問時便表示,由人工智能設計為主的投資組合取得了出人意表的成功,問題是工程師都解釋不了為什麼AI會作出某項投資決策,又為什麼取得了成功。

機械人理財公司:機械人理財不是魔法

8 Securities是亞洲首間機械人投資顧問公司,在2012年創辦時,主要是經營股票交易手機應用Tradeflix,至2016年底才推出機械人投資顧問Chloe,成為香港第一間提供機械人理財服務的公司。兩項服務加起來,在香港和日本已有5.5萬名顧客,管理著8.5億元美元資產。

投資門檻低至1000元,便可以享受機械人投資顧問Chloe的服務。(8 Securities)

機械人投資顧問Chloe使用簡單,客戶在下載手機應用程式後,可根據Chloe的指示,設定自己的理財目標,並獲得AI提供的環球多元化的ETF組合建議,之後Chloe會定期監察投資情況,在得到客戶同意的前提下,也會每季因應市况,建議客戶調整投資組合。

8 Securities創辦人兼執行主席Mathias Helleu訪問一開始便明言:「機械人理財不是一個全新的行業,不是黑盒、或神奇的魔法,只是一個新的方法去以更低廉的價錢和更低的門檻提供過往已有的投資服務。」他解釋,因為減去不少人力和鋪租等成本,客戶低至1,000港元便可「建倉」,享受8 Securities的自動化投資服務,投資額低於8,888港元的賬戶免費,高於這個總值的賬戶則只收0.88%的低廉年費。

傳統金融機構欠引入廉價服務誘因

根據畢馬威去年的機械人理財報告顯示,現時全球機械人管理資金規模達3,000億美元(約2.3萬億港元),料去到2020年將達到2.2萬億美元(約17萬億港元),以68%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速發展,但現時機械人理財在港仍未普及,部份金融機構即使在外地已經有推行機械人理材服務,但卻遲遲不引入香港,Mathias猜測,這是因為這些傳統金融機構本身的業務已經很賺錢,沒有引入廉價服務的誘因,這某程度上也令香港在機械人投資顧問這方面的發展落後於美國等地。

以機械人投資顧問管理的資金規模計,全球十大投資公司當中,有8間都是美國,包括歷史悠久的老牌基金公司領航(Vanguard)、貝萊德(Blackrock)、嘉信理財(Schwab)等,也有後起之秀如Betterment和Wealthfront等。其中以領航的人類機械混合平台模式最成功,吸引了逾450億美元的資金,遠遠拋離了之後的對手。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tatista,美國的機械人投資顧問管理的資金規模由2016年的1,110億美元預計會升至2017年的1,825億美元(約1.4萬億港元);使用機械人投資顧問管理資產的用戶人數也預計由2016年的329萬人,提升至2017年的485萬人。

8 Securities創辦人兼執行主席Mathias Helleu對香港機械人理財的前景充滿信心。(8 Securities)

Mathias坦言,作為一個「創新者」,早有心理準備要改變人們的習慣需時,但他認為只要服務是有價值,最終都會成功。他指參考美國經驗,機械人理財在最初2至3年時間,增長往往會比較慢,但隨著更多人明白服務的優勢,使用率會愈來愈高,料只需24個月至36個月,情況便會跟大大不同。

他對在港發展金融科技公司的環境也感到很滿意,認為香港的監管制度完善,金融基礎扎實、手機應用率高,而且亞洲市場增長十分快,一切條件都符合。他又直言對於部份金融機構批評監管嚴厲,感到驚訝,他不認為香港監管當局的監管過份嚴厲,強調有監管是好事,因為監管都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客人,對外,他也強調8 Securities不只是金融科技公司,更是受監管的金融科技公司,這令他們的客人對他們更有信心。

2017年滙豐工商金融網站便推出一名為Amy的虛擬助手,但目前只可以回答簡單問題,更複雜的問題還是要打去熱線問真人。(滙豐銀行)

科技初創外,傳統金融企業也加快財富科技的應用。渣打香港計劃明年於手機應用程式和網頁上推出聊天機械人,將會替零售銀行客戶查閱賬戶資料、繳交費用、轉賬、追蹤開支及分析消費模式等。首階段預計會在2018年第二季啟動,視乎監管機構審批情況。滙豐亦計劃明年推出新的AI理財產品,將為客戶提供全面的財務建議,包括養老金和保險等,令客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財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