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我們不是一間塑膠公司 無懼「信用卡」被淘汰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Visa創新及戰略合作關係部高級副總裁Matt Dill強調未來信用卡會否被取代,取決於顧客的選擇。(何敬熹攝)


近年支付技術發展突飛猛進,QR code支付、NFC支付、藍芽支付等日漸為人熟悉,但Visa香港及澳門地區總經理戴嘉倩在今天的「電子支付新未來」媒體工作坊中表示,Visa無需在個別的技術當中「押注」,反而會做好平台的角色,提供「Visa代碼化服務」,讓支付系統可經他們與銀行和商店等不同的持份者合作,Apple Pay, Android Pay, Samsung Pay都是建基於這個服務的知名例子。

Visa創新及戰略合作關係部高級副總裁Matt Dill強調,藉着Visa代碼化服務,不論是智能電話、智能手錶、汽車、或者未來其他的人工智能(AI)裝置,都可以輕鬆透過Visa的平台,提供安全和全球普及的支付服務。他笑言他十分樂意「信用卡」這一形式被淘汰:「我們不是一間塑膠公司。(We are not a plastic company)」公司成立時的目的已經是希望將支付數碼化,未來信用卡會否被取代,取決於顧客的選擇。

所謂的「Visa代碼化服務」,即是顧客可以在不同的支付系統當中,用信用卡登記一個獨一無異的「代碼」,以此取代信用卡號碼,來驗證消費者身份和授權交易,但該代碼只能在該指定的支付系統中使用,所以即使該「代碼」失竊,其他支付系統都不受影響(因為有各自獨特的「代碼」),消費者只要單獨取消失竊的「代碼」的登記就可以,無需費時失事地重發信用卡。可說是為過往的電子支付服務添加了一個額外的保安保障。

除了「代碼化服務」外,Visa 亦有推出自家的非接觸式支付系統 payWave,截至2015年12月,payWave可以在全港6800商戶使用,每10單Visa實體交易當中就有1單是用payWave進行。Visa香港及澳門地區總經理戴嘉倩滿意payWave現有的商戶覆蓋率,但也不無婉惜地表示雖然曾多次跟的士業協商,但還是難以全面在香港的士上提供Visa的支付系統。雖然香港支付系統近年群雄割據,但戴嘉倩說,Visa最大的對手,仍然是現金。

Visa在全球的業務持續增長,2015年取得138.8億美元(約1077億港元)的營業收入,比2014年的127億美元,增加了9%;純利亦增長16.3%,由2014年的54.38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63.28億美元(約491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