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向央行提交報告 指「Amazon效應」影響通脹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全球央行「放水」多年,希望借助各種政策令通脹及經濟重回上升軌道。然而到目前為止,僅歐元區「穩定」達到歐洲央行2%通脹目標。市場研究為何通脹遲遲未上漲,焦點落在網購巨企Amazon身上。

網購平台與零售商「追逐」價格 令價錢趨同

哈佛商學院向部份央行官員提交一份學術報告,指出網購影響到商品銷售,平台及零售商爭相「追逐」價格,結果定價趨向相同,從而限制了通脹。

運用演算法追蹤對手 降低商品價格差異

哈佛商學院副教授Alberto Cavallo表示:「過去10年裡,網購競爭提升了價格變化的頻率,以及不同地區定價的一致性。」路透社表示,Alberto Cavallo分析了Amazon興起之後,一些多渠道零售商例如Walmart是如何反應。

報告指出,網上零售商及多渠道零售商,都普遍運用到演算法來定價,而互聯網的透明特性,降低了商品價格差異。

網購及演算法盛行,令市場變得透明。而零售商壓低利潤追逐Amazon,商品價格難以上升,市場懷疑這是通脹遲遲未上漲的原因之一。(路透社)

通脹未與經濟同步增長 儲局官員質疑網購

一些美國聯儲局官員懷疑,近年美國經濟增長強勁,但通脹始終未能大漲,其中一個原因是「Amazon效應」抑制了整體商品價格。上述報告將會提交結Jackson Hole全球央行行長年會。

美國通脹曾於3月達到聯儲局2%目標,但未有如經濟學家預期,在失業率處於3.9%低水平兼經濟增長強勢之下,通脹進一步升溫。

零售商與Amazon競爭 削弱盈利能力

Alberto Cavallo發現,在2016至2018年間,Walmart針對一些能在Amazon輕鬆找到的商品,更頻繁地變動價格,而其他零售商的反應亦變得靈敏。這樣做的結果是與Amazon打價格戰保持競爭力,但就會犧牲了盈利。以Walmart為例,毛利率已經連續第5季下滑。

這種情況之下,「燃料價格、匯率變動以及任何可以影響價格的因素,都有可能較以往更快、更大影響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