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毋須怕老婆 理財達人7大致富指南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你富有嗎?這條問題客觀上是相對的,如果和更窮的人比較,自己當然很富有。不過,人是貪心的動物,總想要得更多,所以這條問題很多人都會答「不富有」。
富有不富有,定義到底有沒有?《Business Insider》就列出七大致富指南,當中不乏來自已「上岸」的理財達人的貼士,如果做足的話,最少代表你距離「富有」目標不遠。

《Business Insider》列出七大致富指南,如果做足的話,起碼拉近你與「發達」的距離。﹙路透社﹚

指南一:儲錢!不做月光族

不少人是「月光族」,可能是本身收入不高,扣除基本生活費用所剩無幾,亦有可能是自己沒有儲錢計劃。《窮爸爸富爸爸》作者清崎就指出,很多人都不清楚,富有不在乎你賺多少錢,而是你儲多少錢。

有時候錢不但不能解決問題,更會帶來經濟災難。美國有不少「強力球」得獎者,天降橫財之後大買特買,結果花光獎金之餘更養成了高消費的習慣。2004年贏得1,000萬加元的Sharon Tirabassi,買大屋、名車和設計師品牌服裝,更開豪華派對、去豪華旅行,又接濟家人、借錢給朋友。結果中獎11年後,她要重回打工仔生活。

因此,重要的事情不怕重複又重複——儲錢真的很重要。

《窮爸爸富爸爸》作者清崎表示,應以達成夢想為人生目標。﹙清崎 Facebook圖片﹚

指南二:量入為出過舒適生活

量入為出很多人都會,但大多是「勒緊褲頭」,令生活水平下降。謝理謙(Anthony Hsieh)隨父母從台灣移民到美國,再白手興家,他說,自己的業務之所以能持續30年,錢花在刀口上、不過度揮霍,是主要原因,「作為一個在美國長大的移民,父母如此無比奉獻,他們離鄉背井,放棄安穩環境,來到異地。你看到的是奉獻和勞苦,我們從小就一直受教導,要量入為出,絕不要入不敷支」。

非銀行消費金融公司貸得寶(loanDepot)行政總裁謝理謙白手興家,有不少成功的金句。﹙loanDepot Facebook﹚

指南三:買心頭好前先訂計劃

如果你今天立即出街,買一艘遊艇回家,人們會說你很富有。不過,如果你可以為你未來購買遊艇而建立一個儲蓄計劃,最後又可以完成的話,你才算「可持續」富有。

在美國,33%的家庭沒有儲蓄習慣,更有調查指出,三分之一受訪者沒有退休儲蓄。

這些人的財富就如過眼雲煙,也只能停留在現有地步。

有什麼比買下貴價的心頭好更富有?就是可以一次又一次買下貴價的心頭好。千金散盡有一時之快,但真正富有的人,大多會訂下理財計劃,讓財富「可持續」,買更多自己想要的東西。(路透社)

指南四:按部就班退休計劃

退休代表收入大減,就算你決定維持低成本生活,甚至因此而搬到低生活成本地區,但退休日子如此長遠,能不能幾十年都維持生活水平,的確是一項挑戰。

有些人因此選擇延遲退休年齡,彭博就引用了美國勞工局的統計,指出65歲以上的人,有20%仍在工作,泛美退休研究中心指出,當中有一半是因為財政壓力,不得不繼續工作。

由此可見,如果你負擔得起退休生活,你應該頗富有了。

指南五:做事不是為了錢

搵錢當然是打工仔最主要動機,但對於白手興家的人來說,創業動機很多時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解決問題、為了興趣,甚至單純想建立業務。

朱克伯格當初創造Facebook是為了好玩,開利發明冷氣是因為滿足客戶要求。雖然研發的動機不是為了錢,但最後這些發明都成了他們致富的工具。

冷氣機之父開利(左)發明冷氣機,或是朱克伯格(右)創立Facebook,最初的動機都不是為錢。(資料圖片)

指南六:視金錢為盟友

白手興家、《富人是怎麼想的》(How Rich People Think)作者Steve Siebold表示:「有些人與金錢總是保持着不正常的敵對關係。」

他指出:「我們被教導成金錢是稀缺的,總是難賺易使的觀念。如果你要招財,就一定不要這樣敵視金錢,而是想辦法將它變成你的盟友。」

有些人會認為金錢是萬惡,但真正有錢人會承認金錢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一句到尾,不缺錢,並要學識錢搵錢。

《富人是怎麼想的》的作者Steve Siebold認為,勤力不是致富的首要條件。﹙Steve Siebold Facebook)

指南七:保持財務自由 不因錢停滯

有沒有試過因為擔心缺錢而不敢轉工、不敢搬屋,甚至不能「更換伴侶」?錢到用時方恨少,到了這些緊要關頭,才發現自己的財政受到各種無形控制,結果停滯不前。

控制自己財政,保持財務自由,才能令自己隨心意做事,不會受困在一個地方。

如果你有齊以上七大指南,證明你距離成為有錢人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