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料民企違約率年內創新高 首11個月違約率達4.9%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內地近期不時發生債務違約問題,早前北大方正集團便有一筆總值2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9個月超短期融資,發生未能按期付本及息。投資評級機構惠譽中國企業研究董事黃筱婷指出,內地民企違約率從2014年的0.6%升至今年首11個月的4.9%,為歷來新高,預料在再融資需求高企,而經濟增長疲弱情況下,預料2020年民企違約率,將保持在上述歷史新高類近水平。

黃筱婷指出,從違約發行人數量及違約債券金額來來看,民企所佔比例為80%。

她預期民企違約率會在今年創新高,又指出在今年首11月及去年全年,在內地獲「AA+」評級的民企違約率,分別為3.8%及1.2%,在2017年為零。若是「AA」或更低評級的債券發行人,在今年首11個月,違約率為6.4%,2017年為1.9%。

首11個月共51家企業出現違約

該投資評級機構又指出,從2014年起內地企業債券違約數目持續上升。在今年首11個月,違約的債券數目為51間,違約率為1.19%,違約涉及的債券總值994億元,在2014年時違約金額為13億元。

發生上述問題,與內地進行供給側改革,及進行去槓桿導致信貸情況偏緊,同時地方政府對債券違約容忍度提高,以及經濟增速放緩。同時不少民企發生違約,與融資環境收緊導致無法進行再融資﹑資產負債表過度膨脹,及公司治理薄弱。

惠譽又指出,在2014至2019年的首11個月期間違約的發行人,有28%仍未進行破產程序,或進行任何償付。

惠譽認為違約後進程緩慢,與地方政府常介入違約發行人及其債券持有人,在重組計劃上談判,導致相關法律程序拖延數年。同時地方政府與法院常傾向於重組而非清算,以保護就業及維持社會穩定。個別偏遠地區及欠發達地區的地方法院,缺乏處理債券違約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