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府推投資補償損失計劃 天使投資者:貼都唔要!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上海政府推出「天使投資損失可獲財政補償」計劃,惟業界反應冷淡。﹙路透社﹚

上海市政府日前推出「天使投資損失可獲財政補償」,投資界紛紛質疑該政策的合理性和操作性。

 

資深創投人、軟銀賽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認為:「天使投資是極高風險的投資,通常只屬於少數人或機構。市場經濟的一個最基本原則就是權責利匹配,誰承擔風險就誰應該獲利。」

 

虧損難界定 運作有難題

 

長期從事政府基金投資的盛世投資副總裁謝作強也認為,該政策在操作上不太可行。他舉例,虧損如何界定,財政預算時有什麼配套,多部門審議會有掣肘等問題,都是政策運作的難題。

 

所謂「風險補償」是指投資機構投資初創企業,累計投入資金與最終收回資金的差額,給予一定比例的財務補償。種子期科企投資的補償為60%,初創期科企投資的補償為30%。每宗補償不超過300萬元(人民幣.下同),單一機構每年最高可獲600萬元補償。

 

財技漏洞 挪用政府資金

 

但謝作強補充,如何界定虧損,及如何界定惡意虧損,都需要書面材料證明。

 

一位在互聯網金融平台創業的人士就用一個例子,說明此補貼政策的流弊。他說先成立風險投資公司A,再找人成立公司B和C,A給B投資1,000萬元,除了正常開支100萬元,其他900萬元用於買入C,實際錢都回到自己手裡。待公司B倒閉,公司A就可以向政府申請補貼60%,於是就從政府手裡得到600萬元補貼。

 

閻焱說道:「政府財政資金是納稅人的錢,應該用於公共財政。若用於補償投資失敗,帶來的負面後果不堪設想,而對市場準則的破壞更是災難性的。」

 

倡改為投資 市場化管理

 

補貼政策運作上存在很大問題,亦有可能被挪用,謝作強就反建議將這筆錢改為投資:「政府在大量拿出資金、預算的時候,更應該考慮如何提高專業性,要麼自建專業化市場化團隊,要麼委託市場化團隊,用市場化的制度來支配資金,更大概率可以幫助到創投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