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77%港人稱快樂取決於個人財務安全感 冠絕六大調查地區

撰文:劉紹蘭
出版:更新:

富達國際今日(19日)公布全球財務健康調查,報告反映,77%的受訪港人指快樂程度取決於個人財務安全感,是六個受訪地區(包括香港、內地、英國、 德國、日本及加拿大)中最高,更有21%港人對財務狀況感到「非常」或「極度」有壓力。超過60%受訪者認為未能如期達到個人財務目標及退休目標。

調查顯示,六個受訪地區財務健康中位數介乎63分至71分,香港分數為65分,是「良好」評級中較低的範圍,反映港人在整體財務狀況上仍有改善空間,特別是在儲蓄和財務保障方面。相反,港人在債務範疇中所獲得的分數最高,反映他們在債務支出對收入比例及整體債務水平的評估,及對於債務的還款信心方面都表現得較好。

另外,調查發現52%的港人每月平均支出佔收入的約一半,而57%則指他們的支出接近或多於收入水平,入不敷出將為儲蓄進度帶來挑戰。

港人到底有否足夠的「應急錢」呢?

面對去年疫情爆發,港人是否有足夠的「應急錢」?調查發現,只有近四成港人考慮未來五年以上的財務需要,同時少於一半(46%)港人擁有半年或以上的「應急錢」,平均持有5.2個月左右的儲備來應急。但當中62%的年輕人對未來10年的財務感到樂觀,因此他們並沒持有半年或以上的「應急錢」。

年輕人對於財務過份樂觀

富達國際香港業務總監陸劍平指出,這次調查顯示港人愈年輕,他們對財務未來愈見樂觀,他強調年輕人應盡早計劃個人財務的規劃。市面上亦有很多簡易的電子財務規劃工具,協助大眾進一步了解在財務上的需要,並量度財務健康狀況。在不確定的時期,良好的財務狀況顯得特別重要,若沒有足夠應急儲備或其他財務保障,本來穩健的財務狀況亦可能會突然急轉直下,變得脆弱。

陸劍平補充,為達到長遠的財務健康,港人應著手管理個人債務水平,並為未來作儲蓄及投資的準備。不論是為了短期或長期目標作儲蓄或投資,均是達成長遠財務健康的重要元素。

富達國際香港業務總監陸劍平(圖片由富達國際提供)

陸劍平表示,目前未見大眾轉換強積金基金的趨勢,但指去年3月市場波動較大時,部份強積金基金也有轉移到較為保守的投資,不過他稱轉移是常見的現象。他建議市民不要因為短期市況而進行轉移,這或會得不償失。

另外,他指,以目前的香港經濟,估計今年市民就算有多餘錢也未必會優先考慮投放於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VC),會趨向保留現金「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