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減少8萬台 中國ATM機「大撤退」

撰文:宛然
出版:更新:

ATM機曾被稱作是銀行業「最有用的發明」,但在移動支付的衝擊下,ATM機的光環已經失色。

《北京商報》4月2日報道,2020年全年,中國ATM機數量再收縮超8萬台,中國每萬人對應的數量也由2019年的7.87台下降至7.24台。線上化大勢所趨,行業紅利不再,倒逼ATM機廠商轉型升級,但目前看來,成效並不顯著。對於ATM機廠商而言,對線下業務的依賴仍是最大的痛點,更深層次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維碼已經碾壓支付江湖,也讓ATM機存取款成了過去式,ATM機的使用率也一降再降。根據中國央行最新公佈的《2020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ATM機具為101.39萬台,較2019年末減少8.39萬台。全國每萬人對應的ATM數量為7.24台,按年下降7.95%。

回顧2020年整年的數據,ATM機數量下滑趨勢明顯,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ATM機數量分別為108.30萬台、105.21萬台、102.91萬台,季度按月分別減少1.47萬台、3.09萬台、2.31萬台。

從近兩年數據來看,2018年一季度,央行新增統計了自助服務終端、可視櫃枱(VTM)、智能櫃枱等新型終端設備,擴大了ATM機的統計範圍,ATM機數量增長顯著。截至2018年末,ATM機111.08萬台,較2017年末增加15.03萬台。

但自2019年二季度開始,ATM機數量就開始下跌,從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的110.04萬台下滑至2019年三季度末的108.88萬台,2019年四季度上升至109.77萬台,但較2018年末依舊減少1.31萬台。

ATM機的縮減從商業銀行年報中也能一窺究竟,《北京商報》注意到,在近日已發佈年報數據的銀行中,銀行大多對ATM機的着墨不多。中國國有大行中,中國銀行截至2020年末ATM機數量為3.33萬台,較2019年末的3.73萬台下降10.76%。渝農商行雖然在年報中未披露ATM機的數量,但卻表示「2020年銀行卡手續費收入為1.65億元,較上年減少0.15億元,降幅8.38%,主要是借記卡ATM手續費收入及POS消費減少」所致。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非現金支付業務的穩步增長,據中國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全國的銀行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3547.21億筆,金額4013.01萬億元,按年分別增長7.16%和6.18%。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分析認為,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顯示,全國ATM機數量在2019年出現了首次下降,2020年降幅進一步擴大。其背後的原因,主要是移動支付的快速增長,對現金支付需求造成了衝擊。從2015年和2016年開始,銀行存取款業務交易量開始下降。受此影響,銀行對於傳統ATM機的需求下降,部分ATM供應商甚至退出了市場。不過,AMT機還並不會完全消失,中國區域發展差異較大,移動支付還不能完全替代現金交易。

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指出,「線下人民幣流通還是必要的,只要有現金的行為都需要交互,ATM機還是有存在的基礎和必要。對ATM機廠商來説『活下來』肯定沒有問題,只需要控制成本即可。但從運營的角度來講,ATM機廠商的利潤下滑比較嚴重,轉型多年也沒有特別好的案例,同時從新開發的銀行網點的機器來看,更新頻率也在降低」。

「對於ATM機廠商來説,產品轉型方向是服務銀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增加研發投入,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與智能設備融合的可能性。」在於百程看來,ATM機廠商可將產品鏈由「櫃員機」向「智能網點」延伸,由低端業務向高端、複雜、核心業務發展。另外,也可以圍繞數字人民幣、移動支付,打造智能終端設備,建設相關渠道或平台。

王蓬博進一步分析指出,以ATM機為基礎打造線上客户的中樞價值很難,因為ATM機雖然能夠直接觸達客户,也能夠知道部分客户的交易信息,但實際上客户更多的終端識別是在銀行,ATM機只是給銀行做線下鋪墊,但是ATM機廠商又不像第三方支付那樣開發出了自己的虛擬賬户體系。所以ATM機只能永遠在銀行體系下做業務,轉型難度相對來説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