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高盈利門檻為防新股暴跌 其實仲有呢個方法|新股聶人.聶振邦

撰文:聶SIR
出版:更新:

上週現有港股焦點落在恒指服務公司季檢結果 (於5月21日),對於新股,則在港交所(0388)公佈明年起上調主板上市盈利要求60%之決定之上 (於5月20日);但上調幅度低於諮詢建議的1.5倍或2.0倍,以現時三年合計盈利要求為8,000萬港元計算,港交所原定目標為1.20億或1.60億元。這是自1994年以來首度作出盈利要求修改,距今已超過26年;港交所表示今次修改原因為盈利規定未曾修訂而出現的某些涉及失當行為的個案,影響市場質素,亦凸顯出港交所有必要重新評估現行的盈利規定。

三年合計盈利不少於8,000萬

盈利規定是三大財務資格測試之一 (另外兩種為市值/收入測試、市值/收入/現金流量測試),是港交所釐定上市申請人是否適合在主板上市時所用的穩健定性及定量評估的其中一環。故此,如今上調主板上市盈利要求60%,較原定建議的1.5倍或2.0倍顯著為低,相信經已考慮到業界反應,以及防範未來有關上市公司在財務上出現失當行為風險兩者平衡後所得結論。

港交所(0388)於5月20日公佈,明年起上調主板上市盈利要求60%之決定之上。(資料圖片)

現時申請的企業要在主板上市前3年合計盈利最少達到5,000萬元,頭兩年3,000萬,最近一年2,000萬元;而調整於明年1月1日生效後,過去3年、頭兩年和最近一年盈利要求相對為8,000萬、4,500萬和3,500萬元。

符合新規要求又如何?

值得留意港交所對申請上市前一年的企業盈利較為看重,所以按3年計盈利要求僅上調60%;不過最近一年的是由2,000萬增至3,500萬元,上調幅度達75%。對於上調盈利要求,筆者相信港交所也明白這不能保證企業於主板上市後盈利表現不會大幅「走樣」而拖累股價表現。

以去年9月11日上市的濠江機電(1408)為例,於2017至2019年股東應佔溢利折合約2,898萬、2,663萬和3,935萬港元,相對上市前過去3年、頭兩年和最近一年盈利分別約9,496萬、6,598萬和3,935萬港元,經已乎合新規要求。

科利實業控股(1455)亦同樣情況,於2020年溢利折合約2,589萬港元,較2019年約3,935萬元倒退逾三成四。股價雖於上市不足兩個月的2020年11月3日高見5.500元,較上市價1.000元高出4.50倍;但於約三週後的11月26日暴跌近八成二(4.360 → 0.790元),並且跌勢未止,至今年5月21日(上周五)低見0.335元,約六個半月由高位累跌近九成四;亦較上市價低逾六成六。

另於2020年9月15日上市的科利實業控股,在2017/18、2018/19和2019/20三個財政年度 (截至3月底為年結)分別股東應佔溢利約3,016萬、3,382萬和4,336萬元。

科利實業控股(1455)於2020年9月15日在港上市。(資料圖片)

上市後溢利無走樣亦見暴跌

科利實業於上市前在過去3年、頭兩年和最近一年盈利分別約1.07億、7,718萬和4,336萬港元,同樣經已乎合新規要求,溢利表現更勝濠江機電。上市後溢利亦未見「走樣」,於2019/20和2020/21兩個財年 (截至9月底為半年結)首六個月溢利分別約2,714和2,453萬元,雖受疫情影響,仍錄得逾一成增長。

然而,股價走勢與濠江機電的相近,於2020年9月16日(上市第二日)高見1.450元,較上市價0.400元高出2.63倍;但於9月17日(上市第三日)暴跌逾五成四(1.320 → 0.600元),並且跌勢未止,至今年2月26日低見0.180元,約五個月由高位累跌逾八成六;亦較上市價低五成五。

兩個案例均不禁令人反思,到底上調盈利要求門檻,是否真的能保障投資者免受新股暴跌威脅?或許現行規定上市時股東人數不少於300名,上調至800名;並於上市一個月後保薦人必須確保股東人數增至不少於1,000名,如此安排能令大戶或有心人街貨集中的情況大為減少,這樣才能降低股價被操控的風險,且有效地減少上市初期出現股價暴跌之可能性。

其實上市前的把關,還不足夠,上市首月的持股變化,也應是港交所重中之重的監察項目,畢竟上市初期股價會否見異動,主要取決於大戶或有心人街貨集中度是否偏高,而非新股的財務質素。與其隔靴搔癢,還不如規定新股上市首月要將持有招股規模5%或以上的持份者進行倉位及實名申報,難道不是更能切合實際需要的監管嗎?

【財經專欄】聶振邦(聶Sir).新股聶人|華盛證券分析師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